大祥的拼音、解释、组词
大祥的简介:
dà xiáng
1.古时父母丧后两周年的祭礼。《仪礼.士虞礼》:"又朞而大祥,曰荐此祥事。"郑玄注:"又,复也。"贾公彦疏:"此谓二十五月大祥祭,故云复朞也。"汉魏以来时君行丧皆以日易月﹐皇帝﹑皇太后﹑皇后死后﹑二十五日或二十四日即举行大祥祭礼。唐韩愈《顺宗实录五》:"以日易月,抑惟旧章,皇帝宜三日而听政,十三日小祥,二十五日大祥,二十七日释服。"宋皇室行丧﹐小祥﹑大祥之礼皆举行两次。既以日为之﹐又以月为之。《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八年》:"今群臣虽易月而人主实行丧,故十二日而小祥,期而又小祥;二
1.古时父母丧后两周年的祭礼。《仪礼.士虞礼》:"又朞而大祥,曰荐此祥事。"郑玄注:"又,复也。"贾公彦疏:"此谓二十五月大祥祭,故云复朞也。"汉魏以来时君行丧皆以日易月﹐皇帝﹑皇太后﹑皇后死后﹑二十五日或二十四日即举行大祥祭礼。唐韩愈《顺宗实录五》:"以日易月,抑惟旧章,皇帝宜三日而听政,十三日小祥,二十五日大祥,二十七日释服。"宋皇室行丧﹐小祥﹑大祥之礼皆举行两次。既以日为之﹐又以月为之。《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八年》:"今群臣虽易月而人主实行丧,故十二日而小祥,期而又小祥;二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父母之丧满二年时,所举行的祭礼。《幼学琼林.卷三.疾病死丧类》:「期年曰小祥,两期曰大祥。」
2. 天象中变异的征兆。《左传.昭公十八年》:「郑之未灾也,里析告子产曰:『将有大祥。』」
在汉语中,“大祥”并不是一个常见的独立词汇,而更多是作为特定文化或传统中的名词出现。其主要含义与中国的丧葬习俗相关,指的是在某些地区或家族中为逝者去世后的第七十天举行的祭祀活动。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这种仪式通常是对已故亲人的一种怀念和追思。
详细解释
- 大祥:是指在某些中国地区的传统丧葬文化中,为纪念逝去的亲人而设立的一个重要祭日,一般是在亲人逝世后的70天左右举行。这一习俗源自中国古代祭祀礼仪,意在表达对亲人的哀悼和怀念之情。
造句
- 村里将要举办大祥仪式,村民们提前准备了许多食物和祭品。
- 在大祥这天,家族成员会聚在一起,共同缅怀逝去的亲人。
- 大祥是家庭中一个重要的传统习俗,体现了对先人的尊敬与怀念。
- 尽管现代社会变化迅速,但不少地区依然保留着举行大祥的传统习惯。
- 为了纪念祖先,每年的大祥,我们都会来到祖坟前进行祭祀。
这些句子旨在帮助理解“大祥”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使用和意义。如果有其他相关词汇或概念需要解释,请随时告知!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