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拼音、解释、组词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简介:

nìng kě xìn qí yǒu,bù kě xìn qí wú
宁愿相信它有,不可相信它没有。指做事要有充分的准备。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谚语)宁可相信事情的存在而有所准备,也不要因为不相信而有所错失。劝人对于无法断定的事物,不可武断否认。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妾亦闻外面人言籍籍,归怨相公。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况且神道的言语,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1. (谚语)宁可相信事情的存在而有所准备,也不要因为不相信而有所错失。劝人对于无法断定的事物,不可武断否认。《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妾亦闻外面人言籍籍,归怨相公。」《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况且神道的言语,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句话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它表达了一种在面对不确定情况时的选择倾向:更倾向于相信事物的存在或可能性,而不是忽视它们。这种态度在处理信息不完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尤其常见,强调了谨慎和小心的重要性。

详细解释

  • 宁可信其有:宁愿相信某事是存在的。
  • 不可信其无:不可轻易否定某事的可能性或存在性。

这句话体现了在不确定性和复杂情境中保持警觉与开放的心态。它告诫人们不要轻易忽视可能的风险或机会,即便证据不完全确凿,也应先假设某种情况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造句示例

  1. 面对疫情时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因为即使某些信息不够明确,我们也不能放松警惕。
  2. 在商业决策中:为了确保成功,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即便竞争者的情况并不完全明朗,也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3. 安全防范措施上:家里的防盗门坏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即使最近没发生过盗窃事件,也应尽快修复或更换。
  4. 学习和成长中:面对未知的知识领域时,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即使是自己不了解的东西,也值得去探索和尝试。
  5. 人际关系处理上:朋友之间出现的微妙变化,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即使对方没有直接表达不满或抱怨,也要及时沟通以避免误会。

这些例子说明了在不同场景下应用这一思维方式的重要性与实际意义。

分词解释

níng,nìng,zhù

1 平安,安定:~静。~谧。息事~人。2 旧时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视父母:~亲。归~。3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沪~铁路4 姓。

kě,kè

1 允许:许~。认~。宁~。2 能够:~见。~能。~以。不~思议。3 值得,认为:~怜。~悲。~亲。~观。~贵。~歌~泣。4 适合:~身。~口。~体。5 尽,满:~劲儿干。6 大约:年~二十。“潭中鱼~百许头”。7 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8 表示强调:他~好了。9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都这么说,~谁见过呢?10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这件事他~同意?11 姓。

xìn,shēn

1 诚实,不欺骗:~用。~守。~物。~货。~誓旦旦。2 不怀疑,认为可靠:~任。~托。~心。~念。3 崇奉:~仰。~徒。4 消息:~息。杳无音~。5 函件:~件。~笺。~鸽。~访。6 随便,放任:~手(随手)。~步(随意走动,散步)。~笔。~意。7 同“ 芯 ”。8 姓。

qí,jī

1 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所。莫名~妙。三缄~口。独行~是。自食~果。2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他。~余。~次。文如~人。名副~实。言过~实。3 那里面的:~中。只知~一,不知~二。4 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如是,熟能御之?”5 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如土石何?”6 词尾,在副词后:极~快乐。大概~。

yǒu,yòu

1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2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3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4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5 表示大、多:~学问。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7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1 没有,与“有”相对;不:~辜。~偿。~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度。~端(无缘无故)。~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非(只,不过)。~动于衷。~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