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括的拼音、解释、组词

帖括的简介:

tiè/tiě/tiē kuò/guā
1.唐制,明经科以帖经试士。把经文贴去若干字,令应试者对答。后考生因帖经难记,乃总括经文编成歌诀,便于记诵应时,称"帖括"。 2.比喻迂腐不切时用之言。 3.泛指科举应试文章。明清时亦用指八股文。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唐代举子把经书里难记的句子编成歌诀,以便诵读,称为「帖括」。后来通指科举的文字。《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论余大先生的举业,虽不是时下的恶习,他要举国初帖括的排场,却也不是中和之业。」

帖括》,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主要出现在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教育体系中。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帖括”是读书人准备科举考试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内容形式。“帖”指的是摘录、辑录的意思;“括”则是指概括、总结。因此,“帖括”可以理解为通过对经典文献进行摘录、整理,然后对其进行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通常用于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答题技巧的训练。

造句:

  1. 在古代科举考试中,学生们常常需要通过学习《帖括》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2. 想要成为合格的进士,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必须认真掌握《帖括》,否则在考场上便会束手无策。
  3. 为了备战即将到来的科举考试,他每天都在大量阅读和练习《帖括》。
  4. 老师告诫学生们,《帖括》虽然对于应试有帮助,但更重要的是要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含义。
  5. 即便在今天,研究古代文献的方法中仍然能看到《帖括》的影响。

请注意,“帖括”这个词语本身较为专业和历史化,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并不普遍,以上造句是基于其概念进行的推断性表述。

分词解释

tiè,tiě,tiē

1 学习写字时摹仿的样本:碑~。字~。画~。

kuò,guā

1 扎,束:~发(束起头发)。~约肌。2 包容:包~。概~。总~。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