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诏的拼音、解释、组词

应诏的简介:

yīng/yìng zhào
1.接受诏命。 2.魏晋以来称应帝王之命而作的诗文。如三国魏曹植有《应诏》诗,唐杜审言有《望春亭侍游应诏》诗。 3.古代官名。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应天子的诏命。《后汉书.卷二七.杜林传》:「时诸王傅数被引命,或多交游,不得应诏。」南朝陈.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固非论经于白虎之殿,应诏于金马之门。」

2. 魏晋以来称奉君王之命所写的诗文。如三国魏曹植的应诏诗、唐杜审言的望春亭侍游应诏诗等。也作「应制」。

词语:应诏

详细解释:应诏”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应”,意为响应、答应;“诏”,指皇帝或上级发布的命令或文告。因此,“应诏”可以理解为响应并遵照皇帝或上级的命令或文告行事。

在古代中国,尤其是封建社会时期,臣子接到皇帝的诏书后,必须履行相应职责,以示对君主的忠诚和服从。现代语境中,“应诏”一词多用于描述积极响应某种邀请、要求或者任务等情形,并不完全局限在古代帝王的命令。

例句: 1. 作为一名学者,当他被邀请参加一个重要的学术会议时,他欣然接受了邀请,认为这是对自己研究工作的肯定和鼓励。 2. 当公司内部发布了一项紧急工作任务后,各部门负责人迅速响应,积极应诏参与工作。 3. 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额外的阅读任务,这几位同学都表示会认真完成,不辜负老师的期望,这也是对老师“应诏”的表现。 4. 在这次公益活动中,很多志愿者积极响应号召加入进来,他们都是在接到通知后迅速“应诏”参与其中。 5. 作为社区的一员,在得知需要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时,大家纷纷表示愿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正是“应诏”精神的体现。

这些例句展示了“应诏”一词从古代帝王命令到现代号召、邀请等广泛的应用场景。

分词解释

yīng,yìng

1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该。~分(fèn )。~有尽有。2 回答:答~。喊他不~。~承。3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皆平定”。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