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的拼音、解释、组词
太康的简介:
tài kāng
1.社会太平安宁。
1.社会太平安宁。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太平安康。唐.李白〈流夜郎闻酺不预〉诗:「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2. 人名。夏朝第三位君主。启之子,因荒游无度,为有穷国君后羿所逐,遂失其国。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及大禹成功,九序惟歌;太康败德,五子咸怨。」
3. 晋朝武帝之年号(西元280~289)。
《太康》一词通常出现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主要指代的是西周初年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哥哥姬发的长子——周康王(前1023年-前1004年在位),因此“太康”通常指的是周康王。然而,在不同语境下,“太康”也可能有不同的含义或指代,但以历史人物为多见。
详细解释:
周康王继位后,初期政绩显著,国家安定,经济繁荣,百姓生活富足。但是后期他开始沉迷酒色,疏于朝政,导致内忧外患不断,最终导致“三监之乱”,被其弟叔虞联合东夷部落起兵反叛,康王被迫逃亡至洛邑(今洛阳),后病逝于此。
造句:
- 周康王即位后初年勤政爱民,但后来过于放纵自己享受生活,导致国家出现了诸多问题。
- 《史记》中记载了周康王的生平事迹,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 在电视剧《封神榜》中,周康王的形象被描绘得十分复杂且真实。
- 周朝衰落时期,周康王的统治被看作是一个转折点,他成为了从治世走向乱世的重要角色之一。
- 古代文学作品常借周康王的故事来比喻君主荒淫无度导致国家衰败的情形。
以上是“太康”一词在历史语境中的解释及造句。如果是在其他非历史背景下的使用,则需要进一步澄清其含义,以便准确理解。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