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民休息的拼音、解释、组词
与民休息的简介:
yǔ mín xiū xī
与:给与,帮助;休息:休养生息。指在长期动乱后,亟需保养民力,复兴经济。
与:给与,帮助;休息:休养生息。指在长期动乱后,亟需保养民力,复兴经济。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给予人民调养生息,振兴生计。汉书˙卷七˙昭帝纪:光知时务之要,轻繇薄赋,与民休息。儒林外史˙第八回:务在安辑,与民休息。
1. 给予人民调养生息,振兴生计。《汉书.卷七.昭帝纪》:「光知时务之要,轻繇薄赋,与民休息。」《儒林外史》第八回:「务在安辑,与民休息。」
《与民休息》这一词汇源自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它强调的是统治者应当给予人民一定的休养生息的时间和机会。在古代中国,“与民休息”通常指的是皇帝或最高执政者在战后、灾后等特殊时期采取的一种政策,旨在通过减少赋税、减轻劳役、允许百姓休整来恢复经济和社会秩序,最终实现国泰民安。
详细解释
- “与”:表示与某一方共同进行某一行为或活动。
- “民”:指的是人民、百姓。
- “休息”:原意为暂时的停顿、恢复体力和精力,引申为给人民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
综合起来,“与民休息”的意思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给予人民一定的休养生息的机会和条件。这一概念体现了中国古代统治者对于民众生活的关怀以及维持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策略。
造句
- 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在结束战争之后就实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
- 这次灾后重建中,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实现“与民休息”,帮助受灾的群众尽快恢复生活秩序。
- 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旨在“与民休息”的经济政策,极大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 为了促进经济复苏,当地政府决定暂时减少对企业的监管要求,实行一种类似“与民休息”的宽松环境。
- 面对外来侵略,他建议先退一步,“与民休息”,待时机成熟再进行反击。
这些句子展示了“与民休息”这一理念在不同历史背景和实际情境下的应用。
分词解释
与
yǔ,yù,yú
1 给:赠~。~人方便。2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3 赞助,赞许:~人为善。4 〈书〉等待:时不我~。5 〈连〉和:我~你。山~水。6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民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
休
xiū,xǔ
1 歇息:~整。~假。~闲。离~。2 停止:~业。3 完结(多指失败或死亡)。4 旧指丈夫把妻子赶回母家,断绝夫妻关系:~妻。5 不要:~想。~提。6 吉庆,美善,福禄:~咎(吉凶)。7 助词,用于语末,与“罢”、“了”等用法相当:归~。8 辞去官职:~官。
息
xī
1 呼吸时进出的气:鼻~。喘~。叹~。窒~。瞬~万变。2 停止,歇:休~。歇~。~怒。~兵。~事宁人。~止。平~。偃旗~鼓。3 繁殖,滋生:休养生~。滋~。4 音信:消~。信~。5 儿女:子~。6 利钱:~率(lǜ)。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