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驸的拼音、解释、组词

额驸的简介:

é fù
1.指驸马。清制,对公主﹑格格配偶的称号。固伦公主(皇后的女儿)丈夫称固伦额驸。其下又有郡主额驸﹑乡君额驸等。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清代对驸马的称呼。《清会典.卷一.宗人府.婚嫁》:「谕。恭亲王之长女荣寿公主,前经指志端为额驸。」

《额驸》是汉语中的一个古代词汇,主要用来指代在某些特定历史时期的职官或身份。它通常用于描述清朝满洲八旗制度下的角色。

详细解释

额驸(è jù):额,满语“和硕”的译音;驸,又写作“陟”,是“辅助”之意。在清代,是指亲王、郡王的长子或世子所担任的官职,或者泛指王公贵族的儿子。额驸在清朝时期往往兼任侍卫等军事职务,在宫廷中地位显赫。此外,“额驸”也是对某些高级官员、贵族或皇室成员的敬称。

造句

  1. 清朝时期,作为和硕亲王长子的李元庆官至御前侍卫总管及额驸。
  2. 额驸一职,在清朝八旗制度下具有相当高的地位,不仅负责宫中的护卫工作,还参与朝廷的重要事务。
  3. 在康熙皇帝即位之初,他的额驸身份为他赢得了诸多政治上的支持与帮助。
  4. 作为皇室成员的额驸,除了需履行公务外,还需要参加各种宴会、庆典等活动以示亲贵。
  5. 清朝时期,由于权力集中于少数贵族手中,因此像额驸这样的职位往往成为权势斗争的重要舞台。

分词解释

é

1 人脸头发以下、眉毛以上的部分,或某些动物头部大致与此相当的部位(俗称“脑门子”):~头。~角(jiǎo )。2 牌匾:门~。匾~。3 规定数量:~数。~外。定~。余~。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