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荒的拼音、解释、组词
大荒的简介:
dà huāng
1.荒废不治。 2.大灾之年。 3.荒远的地方;边远地区。
1.荒废不治。 2.大灾之年。 3.荒远的地方;边远地区。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荒废不治。《荀子.强国》:「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唐.杨倞.注:「大荒,谓都荒废不治也。」
2. 大凶年、大饥荒。《周礼.地官.大司徒》:「大荒大礼,则令邦国移民通财。」《国语.吴语》:「今吴民既罢,而大荒荐饥,市无赤米,而囷鹿空虚。」
3. 荒远之处。《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三国魏.曹植〈七启〉:「玄微子隐居大荒之庭,飞遯离俗澄神定灵。」
关于“大荒”这个词,它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出现过,但通常并非作为一个直接的固定词汇使用。在《山海经》这部古代文献中有记载“大荒”,指代的是边远之地或未知的世界。
详细解释
-
语境背景:“大荒”一词主要出现在《山海经》中。《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之一,记录了许多神话传说、地理知识以及古代文化信息。
-
含义解读:在这些文献中,“大荒”通常用来指代遥远未知的地域或广阔的自然环境,它带有神秘和未被探索的意味。
-
形象描绘:“大荒”可以是广袤无垠的大草原、或是神话传说中的边疆之地,也可能是未知的世界边缘。这类描述往往与壮丽和辽阔相联系。
造句
-
那片被称为“大荒”的土地上,万物生长,生机盎然。
-
古代探险家们向往着去探索那“大荒”中未被发现的秘密。
-
这次的远征将深入“大荒”,揭开未知世界的面纱。
-
他经常梦想着有一天能踏上这片遥远的“大荒”之地,体验那里的风土人情。
-
在那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故事里,“大荒”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分词解释
大
dà,dài,tài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老~。6 敬辞:~作。~名。~手笔。7 时间更远:~前年。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概。~凡。
荒
huāng
1 年成不好,收成不好:~年。灾~。防~。备~。2 长满野草,或无人耕种:~芜。~地。开~。3 废弃:~废。~疏。~置。业精于勤,~于嬉。4 冷落偏僻:~村。~郊。~落(luò)(a.荒凉冷落;b.荒疏衰退)。~颓。5 严重缺乏,不够用:煤~。6 不实在的,不正确的:~信。~唐(a.浮夸,不实在;b.行为放荡。“唐”均读轻声)。7 放纵,迷乱:~淫。~腆(沉湎于酒)。8 远,边远的地方:~远。~遐。八~。9 扩大:“天作高山大王~之”。10 包有:“奄有龟蒙,遂~大东,至于海邦”。11 工业上指没有经过精细加工的:~子(毛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