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驾齐驱的拼音、解释、组词
并驾齐驱的简介:
并驾:几匹马并排拉着一辆车;齐驱:一齐快跑。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多匹马并排驾车,齐头奔驰。语出南朝宋.刘勰《文心雕龙.附会》。后用「并驾齐驱」比喻彼此实力相当,不分轩轾。△「不相上下」、「齐足并驱」
2. 南朝宋.刘勰《文心雕龙.附会》夫文变多方,意见浮杂,约则义孤,博则辞叛,率故多尤,需为事贼。且才分不同,思绪各异,或制首以通尾,或尺接以寸附,然通制者盖寡,接附者甚众。若统绪失宗,辞味必乱;义脉不流,则偏枯文体。夫能悬识腠理,然后节文自会,如胶之粘木,豆之合黄矣。是以驷牡异力1>,而六辔如琴2>;并驾齐驱,而一毂统辐3>;驭文之法,有似于此。去留随心,修短在手,齐其步骤,总辔而已。 〔注解〕 (1) 驷牡异力:共驾一车的四匹雄马力不齐一。驷,音ㄙˋ。四匹马。牡,音ㄇㄨˇ,雄性鸟兽。 (2) 六辔如琴:控制马的六条缰绳如琴音般的和谐。辔,音ㄆㄟˋ,控制牛、马等牲口的缰绳。 (3) 一毂统辐:一毂统辖很多轮辐。毂,音ㄍㄨˇ,车轮中心穿轴承辐的部位。辐,车轮中凑集于毂上的直木。
3. 南朝文人刘勰的《文心雕龙》一书,主要在论述文章的体制以及文学源流、原理、批评方法等,对后世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有很深远的影响。其中〈附会〉一篇阐述文章结构要首尾一贯,文意要紧密充实的写作道理。说明写文章必须先构思文章的架构,因为文章并没有固定的格式规范,写作时的思绪也是变化多端,如果一开始不先做好全面的安排,文意一定会相当混乱,也就不可能写出好的文章,所以一定要先认识文章的条理。刘勰用驾驭马车来比喻构思的重要性:「驷牡异力,而六辔如琴;并驾齐驱,而一毂统辐」,意思是说:这就有如四匹马拉车,每匹马的力道不一,但缰绳如能操作得像琴弦一样和谐的话,四匹马就能齐头并进,车毂也能控制好轮辐,让车子快速前进。「并驾齐驱」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个成语,被用来比喻彼此实力相当,不分轩轾。
1. 车驾不分前后,同列而行。【例】那两辆车正并驾齐驱的在高速公路上奔驰著。
2. 比喻双方实力相当,不分上下。【例】我国整体工业水准将迈入先进国家之列,和各国并驾齐驱。
1. 比喻双方实力相当,不分轩轾。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是以驷牡异力,而六辔如琴,并驾齐驱,而一毂统辐。」也作「方驾齐驱」、「齐趋并驾」、「齐驱并驾」、「齐驱并骤」。
《并驾齐驱》是一个汉语成语,表示双方或多方处于同一水平、同等地位上,并且在某一领域中发展速度相同或者保持平等竞争的状态。
【出处】这个成语出自古代史书的记载,原意是指并排驾驶同样等级的马车前行,后比喻在某一方面不相上下、共同前进的情景。
【详细解释】“并驾齐驱”中的“并驾”指的是两辆或以上的马车平行并列,“齐驱”则是指同时快速地行进。整体来看,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在某种情况下竞争双方实力相当或者共同发展,没有一方明显落后于另一方的状态。
【例句】 1. 在这次科技竞赛中,两家公司可谓并驾齐驱,不分伯仲。 2. 两位选手的实力不相上下,在决赛中并驾齐驱,给观众带来了精彩的比赛。 3. 这几年国内电动汽车和传统燃油车的发展速度可以说是并驾齐驱,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4. 竞争对手在市场上的表现越来越接近,双方可谓并驾齐驱。 5. 在创新方面,两家企业均有所建树,并驾齐驱地引领行业发展。
以上例句展示了“并驾齐驱”成语的不同应用场景和语境。
分词解释
bìng,bīng
1 合在一起:~拢。合~。兼~。2 一齐,平排着:~驾齐驱。~重(zhòng )。~行(xíng )。3 连词,表平列或进一层:~且。4 用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的语气,表不像预料的那样:~不容易。jià
1 把车套在牲口身上,使拉(车或农具):~车。~辕。2 古代车乘的总称,亦特指帝王的车,转指帝王:车~。法~(帝王车乘的一种)。3 使开动,操纵:~驶。~机。~驭(亦作“驾御”)。4 在……上面,超出:~云。凌~(高出、压倒谁或什么)。5 对人的敬辞:大~。尊~。劳~。~临。qí,jì,zī,zhāi
1 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整。参差不~。2 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河水~腰深。3 同时;同样;一起:~名。~声。~心协力。一~前进。4 全;完全:~全。人到~了。5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6 中国朝代名:南朝~。北朝~。qū
1 赶牲口:~马。~策。~驰。2 赶走:~动。~赶。~寒。3 强行、逼迫:~使。~遣(a.强迫;b.赶走;c.消除,排除情绪)。4 快跑:并驾齐~。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