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邑子的简介:

yì zǐ
1.同邑的人;同乡。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同县的人。《汉书.卷六四上.朱买臣传》:「会邑子严助贵幸,荐买臣。」《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异因荐邑子铫期、叔寿、段建、左隆等,光武皆以为掾史,从至洛阳。」

《邑子》一词并非常见词汇,从字面上看,“邑”指的是古代的地方行政单位,相当于现代的县或市;“子”通常是对人的尊称。综合来看,《邑子》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的居民或者居住在这个地区的知名人士。为了提供更准确的解释和造句,我将假设其为一个虚构的词组,并基于此进行解析。

解释

  • 字面意义:邑(yì)指的是古代的地方行政单位,类似于现代的县或市;子(zǐ),在这里可能是对人的尊称。因此,《邑子》一词可能意指某个地方的知名人士或者居民。
  • 扩展意义:“邑子”也有可能是指在某一地区里有一定影响力、声望的人士。

造句

  1. “李教授是当地的邑子,他在学术界和教育领域有着很大的贡献。”
  2. “作为邑子的一员,他非常关心家乡的发展,并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
  3. “王家祖辈都是邑子,他们在地方上的影响力颇大。”
  4. “这次返乡探亲,我有幸结识了很多优秀的邑子。”
  5. “邑子们自发成立了文化交流社团,定期举办各种活动,促进了地方文化的发展。”

请注意,《邑子》并非正式的汉语词汇或固定搭配,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使用前最好先确认其具体含义以确保用词准确。上述解释及造句均基于对“邑子”一词可能含义的假设性理解。

分词解释

1 城市,都城:城~。都~。2 旧指县:~人(同乡的人)。~庠(明清时称县学)。~宰。3 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采~。4 古同“悒”,愁闷不安。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