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帻的拼音、解释、组词
岸帻的简介:
àn zé
1.推起头巾,露出前额。形容态度洒脱,或衣着简率不拘。
1.推起头巾,露出前额。形容态度洒脱,或衣着简率不拘。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头巾戴得高露出额头。形容穿著率性随便。《晋书.卷七九.谢安传》:「岸帻笑咏,无异常日。」清.吴梅〈桂枝香.凭高岸帻〉词:「凭高岸帻。爱面郭小楼,红树林隙。」也作「岸巾」。
《岸帻》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岸”在这里是形容词,意为“高而直立”,形容人的态度或姿势;“帻”则是古代的一种头巾。结合在一起,“岸帻”在古代通常用来形容士大夫或文人雅士整理头巾的姿态,表现出一种从容不迫、闲适自得的风度和气派。
更具体地解释为:当士大夫或文人调整自己头上的头巾,使之端端正正地竖起,并且呈现出一种自然舒展的样子时,就被称为“岸帻”。这不仅是一种仪表上的讲究,还反映了他们对于生活的态度——从容不迫、淡然自处。
以下是五个使用“岸帻”一词的造句:
- 陶渊明经常在田园间漫步思考人生,有时甚至会停下来岸帻小憩片刻。
- 在古代文人雅集时,大家常常会讨论诗词歌赋,其间有人微作调整,轻轻岸帻,以示精神焕发。
- 苏东坡被贬至黄州后仍能保持达观心态,常在江边悠闲漫步,有时也会岸帻而立,享受自然之美。
- 王羲之在兰亭序中描绘的士人们或吟诗作对、或品茗论道,期间有的人便轻轻岸帻,姿态优雅。
- 这位学者总是给人以温和儒雅的印象,在学术会议上也常常能看见他轻盈地岸帻,表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
分词解释
岸
àn
1 水边的陆地:河~。上~。两~。2 高大:伟~(魁伟,高直)。魁~。3 高傲:~忽(傲慢)。傲~。4 头饰高戴,前额外露:~帻(把头巾掀起露出前额,表示态度洒脱,不拘束)。5 古同“犴”,乡间牢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