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保的拼音、解释、组词
太保的简介:
tài bǎo
①古代三公之一,位次太傅。周代始置,为辅弼国君的重臣。后代沿置,多为大臣加衔,表示恩宠,并无实职。又指太子太保,为辅导太子之官。②宋元时称庙祝、巫师为“太保”。③对绿林好汉的尊称:所有财物,但凭太保取去。
①古代三公之一,位次太傅。周代始置,为辅弼国君的重臣。后代沿置,多为大臣加衔,表示恩宠,并无实职。又指太子太保,为辅导太子之官。②宋元时称庙祝、巫师为“太保”。③对绿林好汉的尊称:所有财物,但凭太保取去。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旧时官名。与太师、太傅并称三公。
2. 品行不端的少年。【例】我们在指责太保的恶行之余,也应该注意他们背后所隐藏的家庭问题。
1. 职官名。三公之一,位次太傅。多为恩宠所加的头衔,并无实职。《书经.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
2. 庙祝、巫师。宋.俞琰《书斋夜话》卷一:「余谓今之巫者言神巫其体,盖犹古之尸,故南方俚俗称巫为太保,又呼为师人。」
3. 对仆役的的尊称。《喻世明言.卷三.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官人吃了几杯酒,睡在楼上。二位太保宽坐等一等,不要催促。」
4. 对绿林人物的尊称。《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所有财物,但凭太保取去,只是鞍马衣装,须留下做归途盘费则个。」
5. 不良少年。如:「他是个整天无所事事的小太保。」
在古代中国的语境中,《太保》通常指的是一个历史职位或封号。它并不是指具体的某个人,而是一个具有特殊地位和权力的角色。"太保"这个称号最早出现于西周时期,在《礼记·王制》中有记载:“天子三公:太师、太傅、太保,皆孤也。”这里“太保”与“太师”、“太傅”并列,是辅佐帝王的重要官职之一。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太保”的具体职责和地位可能会有所不同。
造句:
- 在周朝初期,姜子牙被封为太保,协助武王治理国家。
- 史书中记载,诸葛亮曾一度担任蜀汉的太傅、太保等重要职位。
- 现在看来,虽然“太保”已经不再作为正式官职存在,但它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依然存在于中国的历史记忆中。
- 小说《三国演义》中描绘了曹操为太保的身份,展现了其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
- 电视剧《周朝风云》里描述了周成王任命召公奭为太保的情节,体现了这一角色的重要性。
这些句子旨在通过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作品场景来表达“太保”这个概念。需要注意的是,在现代汉语中,“太保”一词并不常用,主要是作为一种文化或历史概念存在。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