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的拼音、解释、组词
天官的简介:
tiān guān
1.官名。《周礼》分设六官﹐以天官冢宰居首﹐总御百官。唐武后光宅元年改吏部为天官﹐旋复旧。后世亦称吏部为天官。 2.借指吏部尚书。 3.泛指百官。 4.指官职。 5.天文;天象。 6.道教所奉三官之一﹐三官为天官﹑地官﹑水官。 7.泛指天上仙神居官者。 8.指耳﹑目﹑口﹑鼻﹑形体等感觉器官。
1.官名。《周礼》分设六官﹐以天官冢宰居首﹐总御百官。唐武后光宅元年改吏部为天官﹐旋复旧。后世亦称吏部为天官。 2.借指吏部尚书。 3.泛指百官。 4.指官职。 5.天文;天象。 6.道教所奉三官之一﹐三官为天官﹑地官﹑水官。 7.泛指天上仙神居官者。 8.指耳﹑目﹑口﹑鼻﹑形体等感觉器官。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职官名。周代官制,以天官冢宰居首,总理治国大事,统御众官。《礼记.曲礼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又唐代曾改吏部为天官,故亦用来称呼吏部尚书。《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原来唐时天官谪贬甚是消条,亲眷避忌,不十分肯与往来的。」
2. 百官、众官。《文选.班固.东都赋》:「天官景从,寝威盛容。」
3. 天上神仙居官者。《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只见班部丛中闪出四位金冠朱黻的天官,各各手捧文册一卷。」
4. 天文、天象。《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唐.司马贞.索隐:「天文有五官。官者,星官也。星座有尊卑,若人之官曹列位,故曰天官。」《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瑗因留游学,遂明天官、历数、京房易传、六日七分。」
5. 耳、鼻、口、目、形体等和外界相接触的感觉器官。《荀子.天论》:「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谓天官。」
词语《天官》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的是古代中国皇室或朝廷中的官员,专门负责与天上星辰、星象相关的事务。这些职位主要涉及观测天文现象、制定历法以及根据天象进行占卜和预测等。
详细解释
-
天官体系:在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和政治文化中,天官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到对自然现象的研究,也是君主权威的一部分,象征着天与人间的联系。
-
具体职位:包括但不限于太史令、星官、占候等职位。这些职位负责不同的天文观测任务,如记录日月星辰的位置和运动规律,分析这些信息以预测天气变化或指导农耕活动等。
-
文化意义:天官制度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通过观察天空来获得关于未来的信息,也反映了早期科学与宗教信仰之间的紧密联系。此外,它还承载着一定的政治和社会功能。
造句
- 古代中国有专门的天官负责观测天象和制定历法。
- 在古代宫廷中,天官是掌握天文知识的重要官员之一。
- 太史令作为一位重要的天官,在当时社会拥有很高的声望。
- 由于对星象的研究不够准确,古代的许多天官曾被质疑其预测能力。
- 每逢皇帝登基或有重大庆典时,天官都要进行隆重的占卜仪式以示吉祥。
分词解释
天
tiān
1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2 在上面:~头(书页上面的空白)。3 气候:~气。~冷。4 季节,时节:冬~。5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6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上。~宫。7 自然界:~堑。~时。~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8 〔~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9 自然的、生成的:~然。~性。~职(应尽的职责)。~才(①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②有这种才能的人)。~伦之乐。
官
guān
1 在政府担任职务的人:~吏。~僚。~邸。~腔。~署。~厅。~爵。2 属于国家的或公家的:~办。~费。~方。~府。3 生物体上有特定机能的部分:感~。器~。五~。~能。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