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工的拼音、解释、组词

臣工的简介:

chén gōng
1.群臣百官。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群臣百官。《诗经.周颂.臣工》:「嗟嗟臣工,敬尔在公。」

2. 《诗经.周颂》的篇名。共一章。根据〈诗序〉:「臣工,诸侯助祭遣于庙也。」或以为春日祈谷时所歌之诗。本章二句为:「嗟嗟臣工,敬尔在公。」

词语“臣工”在古代汉语中,特指官吏、臣子。这一词组由两个部分组成:“臣”,意为侍奉君主之人;“工”,则泛指各种职事人员。“臣工”一词常用来统称政府官员或从事公务的人员。

详细解释:

  • 历史与文化背景:在中国古代,尤其是周代以后,“臣工”是朝廷官吏和负责具体政务的官员的一种称呼。这个词往往带有庄重、严肃和规范化的意味。
  • 使用场合:“臣工”一词多用于文人墨客在文学作品中描述政府事务或者表达对官场的感慨,也可出现在正式的文书、诏书或史书中。

造句示例:

  1. 汉朝时期的司马迁在其著作《史记》中有言:“臣工之仕,莫不竭其忠诚。”(意思是朝廷中的官员们无不倾尽全力为国家效忠。)
  2.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的诗作《长恨歌》中写道:“君王若问臣工意,请将此曲歌前朝。”(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希望统治者能从历史上吸取教训的愿望。)
  3. 宋代文人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云:“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然则臣工之事,亦不可不察也。”(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同时也隐含了对官员行为的关注与思考。)
  4. 明代文学家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写道:“话说当时宋公明大宴群英,众位好汉各展所长;文臣武将、臣工幕僚齐聚一堂。”(描绘了梁山好汉聚义厅的热闹场景。)
  5.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借一位官员之口说:“我等虽为臣工,亦当谨言慎行,不可有丝毫懈怠。”(体现了作为官员应具有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以上例子展示了“臣工”一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及其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分词解释

chén

1 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僚。~子。~服。君~。2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王必无人,~愿奉璧往使。”3 古人谦称自己。4 古代指男性奴隶:~仆。~虏。

gōng

1 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生的劳动者:~人。~人阶级。~农联盟。2 制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事业:~业。~业革命。3 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作。~厂。竣~。4 工作量:记~。这个工程需要三十个~。5 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儿。~夫(a.本领,造诣,亦作“功夫”;b.时间)。~力。6 细致,精巧:~巧。~整。~笔(中国画技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7 〔~尺(chǐ)〕中国古代一种记谱符号体系,有十个字: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相当于简谱的5671234567。“工”相当于“3”。8 善于,长于:~书善画。~于心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