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贬与夺的拼音、解释、组词
褒贬与夺的简介:
bǎo biǎn yǔ duó
与夺:给予或夺取。指对人或事物给予赞扬或批评。
与夺:给予或夺取。指对人或事物给予赞扬或批评。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对人、对事的赞扬或贬抑,给予或不予。抱朴子˙外篇˙自叙:每见世人有好论人物者,比方伦匹,未必当允,而褒贬与夺,或失准格。晋书˙卷六十二˙祖逖传:若使修著一代之典,褒贬与夺,诚一时之俊也。
1. 赞扬或贬抑之给予与否。《晋书.卷六二.列传.祖逖》:「若使修著一代之典,褒贬与夺,诚一时之俊也。」《抱朴子.外篇.自叙》:「每见世人有好论人物者,比方伦匹,未必当允,而褒贬与夺,或失准格。」
词语解释
褒贬与夺: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汉语,意味着对某人或某事进行评价时,既有可能给予肯定和赞扬(褒),也可能会提出批评甚至否定(贬)。这里的“与”表示给予,“夺”则含有剥夺之意。整个成语表达的是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能够根据情况给予肯定或者否定的权利。
造句
- 在这个项目评审会上,专家们的发言充满了褒贬与夺的评判精神,让各方都受益匪浅。
- 她的话语中既有对她的赞美之词,也有批评的意见,正体现了“褒贬与夺”的评价态度。
- 尽管他的行为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但在一些人看来,他还是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这说明了“褒贬与夺”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
- 为了全面评估公司的经营状况,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做到褒贬与夺,并确保意见公正客观。
- 这本书对古代名人的评价既肯定也否定,正体现了作者能够做到褒贬与夺的立场。
这些造句展示了“褒贬与夺”这一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方式和意义。它不仅可用于描述个人或组织的评价行为,还能反映人们对于某事物的不同看法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分词解释
褒
bāo
1 赞扬,夸奖,与“贬”相对:~奖。~扬。~贬。~义词。2 衣襟宽大:~衣博带。3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陕西省勉县东南。亦称“有褒”。
贬
biǎn
1 给予低的评价,与“褒”相对:~低。~义。褒~(①评论好坏;②指出缺点)。2 减低,降低:~值。~职。
与
yǔ,yù,yú
1 给:赠~。~人方便。2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3 赞助,赞许:~人为善。4 〈书〉等待:时不我~。5 〈连〉和:我~你。山~水。6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夺
duó
1 抢,强取:抢~。掠~。巧取豪~。强(qiāng )词~理。2 争先取到:~得最后胜利。~魁。~冠(guàn )。3 冲开:~门而出。4 丧失,削除:剥~。褫~(剥夺)。~志(改变志向或意愿)。5 晃动:光彩~目。6 决定如何处理:请予裁~。7 漏掉(文字):第八行~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