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从民的拼音、解释、组词

应天从民的简介:

yìng tiān cóng mín
上应天命,下从民心。多用为帝王登基继统的美词。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应合天命,顺从民心。南齐书˙卷四十三˙谢传:陛下受命,应天从民。亦作应天从人、应天从物。

1. 应合天命,顺从民心。《南齐书.卷四三.谢&9ab6._104_0.gif;传》:「陛下受命,应天从民。」也作「应天从人」、「应天从物」。

应天从民》这四个字常被用于描述一种政治理念或哲学思想,其核心含义是君主应当顺应天意、满足人民的需求。这里的“天”通常指的是自然规律或上天的意志,“民”指的是百姓或者民众。这种理念强调了统治者必须对民意和民心有所顾及,并且遵循一定的道德和法律规范来治理国家。

详细解释:

  • 应天:意味着要顺应、顺从天命,即在处理事务时要考虑到自然规律或上天的意志。
  • 从民:指的是要跟随民众的心愿,关注人民的需求和期望。这种理念强调了君主应当以民意为重,实行仁政。

这种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儒家的一些学说如“民本思想”相呼应。它不仅仅是一种统治策略,也是一种对理想社会状态的追求。

造句:

  1. 历史上很多明智的君主都主张应天从民的思想,以此来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2. 古代的政治家常常强调治理国家时要应天从民,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政治的一种普遍期待和认知。
  3. 在今天的社会治理中,我们也可以借鉴“应天从民”的思想,注重民意调查与政策制定相结合,增强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感。
  4. 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做到真正的“应天从民”,那么它就有可能实现长治久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5. 教育管理者应当秉持应天从民的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努力创建一个适合所有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这些句子不仅展示了《应天从民》这一理念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价值,也体现了其广泛的社会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

分词解释

yīng,yìng

1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该。~分(fèn )。~有尽有。2 回答:答~。喊他不~。~承。3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皆平定”。4 姓。

tiān

1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2 在上面:~头(书页上面的空白)。3 气候:~气。~冷。4 季节,时节:冬~。5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6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上。~宫。7 自然界:~堑。~时。~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8 〔~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9 自然的、生成的:~然。~性。~职(应尽的职责)。~才(①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②有这种才能的人)。~伦之乐。

cóng,zòng

1 跟随:愿~其后。2 依顺:顺~。盲~。~善如流。3 采取,按照:~优。4 从事;参加:~业。~政。投笔~戎。5 由,自:~古至今。~我做起。6 跟随的人:侍~。仆~。7 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父(伯父、叔父的通称)。8 次要的:主~。~犯。9 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10 姓。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