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员的拼音、解释、组词
弟子员的简介:
dì/tì/tuí zǐ yuán
1.汉对太学生﹑明清对县学生员的称谓。
1.汉对太学生﹑明清对县学生员的称谓。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称汉代太学生及晚清两代之县学学生,明清也称生员。《汉书.卷八八.儒林传》:「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清.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旋补弟子员,明年丁卯,食廪饩。」
《弟子员》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名词,指的是在私塾或官学中接受启蒙教育的学生。这个词源自宋朝以后,尤其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广泛使用。“弟子”通常指年龄较小、还未入学堂正式受业的儿童,“员”则是学员的意思。
详细解释
- “弟子”:指的是年幼的儿童或者刚进入私塾学习的基本学生。
- “员”:表示被正式纳入教育体系中的学生群体,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和规范性。
这种称谓反映了中国古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重视从小就开始的知识积累和品德修养。在古代,“弟子员”的选拔通常依据家庭背景、年龄等条件进行,而不仅仅是学业成绩。
造句
- 明朝时期,许多儿童自幼就被送到私塾读书,成为“弟子员”,学习四书五经。
- 在清朝,为了培养更多的行政管理人才,政府在学校中增设了许多“弟子员”的职位。
- 杨家的小儿子在七岁那年就成为了一名“弟子员”,每天跟着老师认真学习。
- 虽然现代社会已经不再使用这样的称谓,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古代教育体系中的严谨和认真态度。
- “弟子员”制度强调了早期的道德教育和文化传承,对于个人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些造句不仅体现了“弟子员”的含义,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中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独特的教学方式。
分词解释
弟
dì,tì,tuí
1 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兄~。2 亲戚或亲族间辈分相同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表~。堂~。3 称同辈比自己年纪小的男性:老~。师~。4 学生对老师自称或别人指称:~子。徒~。5 古同“第”,次序。6 古同“第”,但。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
员
yuán,yún,yùn
1 人,工作或学习的人:~工。教~。演~。动~。复~。司令~。2 指团体组织中的人:成~。团~。党~。会~。3 周围:幅~辽阔。4 量词,常用于武将:一~小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