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的拼音、解释、组词
唯识的简介:
wéi shí/zhì
1.佛教语。谓一切事物皆为人的耳﹑目﹑口﹑鼻﹑身﹑意﹑神识﹑灵性等八识所变现,没有心外之物。
1.佛教语。谓一切事物皆为人的耳﹑目﹑口﹑鼻﹑身﹑意﹑神识﹑灵性等八识所变现,没有心外之物。
- AI解释
《唯识》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出自于印度大乘佛教中的瑜伽行派。它来源于梵文“Vijñānavāda”一词,意为“以意识为主”的学说体系。“唯识”强调一切现象都是由内心的“识”(或称为心、心灵)所构建的,主张不存在独立存在的物质世界。
在《唯识》理论中,有八个主要概念: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尘)、意(第六意识)、法(第七识或阿赖耶识)和如来藏(第八识)。其中,唯识派认为第八识“如来藏”是所有众生共同的本性,而其他七识都是依附于这个根本自性的。
以下是包含《唯识》概念的五个造句:
- 根据唯识学说,人们所见、所闻并非真实的存在,它们不过是内心的意识活动。
- 在禅修的过程中,修行者需要逐步洞察并超越五尘(色声香味触)的影响,达到纯粹以第八识“如来藏”为基础的理解世界的方式。
- 唯识理论认为,第六识对外部现象的感知是不真实和暂时的,并且这些感知会转化为第七识的记忆中的一部分。
- 佛教徒希望通过练习唯识观来洞察世界的本质,从而超越痛苦并实现涅槃。
- 根据瑜伽行派的观点,通过深入学习《唯识》理论,可以理解心灵与物质世界之间的关系。
请注意,《唯识》的解释和应用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上述内容仅供参考。对于这一哲学概念的具体理解和研究,建议参考专业的佛学书籍或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