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的拼音、解释、组词

龙门的简介:

lóng mén
①比喻声望卓著的人的府第: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②古代科举试场的正门,后喻指科举中式为登龙门:桂树曾争折,龙门几共登。③堤坝合龙前的缺口。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比喻权势声望崇高的家族。【例】鲤跃龙门

2. 位于山西省河津县西北和陕西省韩城市东北间的山。黄河到此,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门阙,故名。

1. 比喻声望高的人的宅第。《后汉书.卷六七.党锢列传.李膺》:「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

2. 科举试场的正门。《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大爷、二爷跟了这些人进去,到了二门口接卷,进龙门归号。」《红楼梦》第一一九回:「我们两个人一起去交了卷子,一同出来,在龙门口一挤,回头就不见了。」

3. 汉朝司马迁生于龙门,故以龙门代指司马迁。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信生世等于龙门,辞亲同于河洛。」

龙门》通常指代的是中国河南省洛阳市的龙门石窟,它是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

详细解释

  • 地理位置: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
  • 艺术价值龙门石窟以数量众多、题材丰富、雕刻精美而闻名。其中尤以北魏、唐代的作品最为突出,展现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技术水平。
  • 文化意义:不仅是佛教文化的见证,也是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民俗等多方面历史的反映。

造句

  1. 我们沿着伊河两岸游览龙门石窟,感受到千年古迹的魅力与庄重。
  2. 每到节假日,龙门景区都会迎来成千上万慕名而来的游客。
  3. 龙门的石刻艺术中,可以看到佛教从西域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
  4. 龙门石窟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之一。
  5. 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计划下周末去龙门石窟做一次深入的研究考察。

这些造句旨在通过不同的语境展示“龙门”(这里指的是龙门石窟)的丰富文化和历史价值。

分词解释

lóng

1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舟。~灯。~宫。~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点睛。~蟠虎踞。2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3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颜。~体。~袍。4 姓。

mén

1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儿。~口。开~见山。2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3 途径,诀窍:~径。~道儿。4 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第。~风。~婿。长(zhǎng )~长子。5 事物的分类:分~别类。6 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教~。~徒。7 量词:一~大炮。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