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斋的拼音、解释、组词
萧斋的简介:
xiāo zhāi
1.唐张怀瓘《书断》:"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字存焉。李约竭产自江南买归东洛,建一小亭以玩,号曰'萧斋'。"后人称寺庙﹑书斋为"萧斋"。
1.唐张怀瓘《书断》:"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字存焉。李约竭产自江南买归东洛,建一小亭以玩,号曰'萧斋'。"后人称寺庙﹑书斋为"萧斋"。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梁武帝造寺,命萧子云于寺壁写一个「萧」字。寺毁后,刻字的残壁仍存。至唐李约将壁运归洛阳匾于小亭,以供赏玩,称为「萧斋」。见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后以此作为对自己屋舍的谦称,犹言敝寓、寒舍。清.董士锡〈忆旧游.怅韶华逝水〉词:「萧萧怨离阻,盼旧侣归时,与诉春怀。」
《萧斋》是一个文学性词汇,通常用来形容女子居住的幽静、雅致的小屋或书房。它源自古代文人对女性才女生活环境的一种诗意化的描绘,表达了对于女子生活空间的美好想象和赞美。
详细解释
- 出处与背景:这个词语常常被用在古诗词中,最早见于唐代诗人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中的“萧斋”,这里是指她自己居住的书房。后来,“萧斋”这个词逐渐演变成了对女子学习、创作空间的一种泛称。
- 意象与意境:“萧斋”的环境通常是宁静而富有文雅气息的,常常伴有清幽的景色和淡雅的生活氛围,旨在营造一种静心读书、吟诗作画的理想化生活场景。
造句
- 在古色古香的“萧斋”中,她静静地研读着古典文学作品。
- 虽然居住在繁华都市的一角,“萧斋”依然为她保留了一片心灵净土。
- 为了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艺术创作的空间,她在家中专门打造了一个小小的“萧斋”。
- 春风拂面的午后,在“萧斋”的窗前,她静静地品味着一壶清茶,享受着难得的静谧时光。
- “萧斋”不仅是存放书籍和文房四宝的地方,更是心灵得以安放、精神得以栖息的小天地。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