耸人听闻的拼音、解释、组词

耸人听闻的简介:

sǒng rén tīng wén
耸:惊动。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耸人听闻」之「耸人」,典源作「耸动」。使人听后大为惊骇。※语或本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七.洪君畴》。△「危言耸听」、「骇人听闻」、「耸动人听」

2. ※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七.洪君畴》近世敢言之士,虽间有之,然能终始一节,明目张胆,言人之所难者,绝无而仅有,曰温陵洪公天锡君畴一人而已。方宝祐间,宦寺肆横,簸弄天纲,外阃朝绅,多山门下,庙堂不敢言,台谏长其恶,或饵其利,或畏其威,一时声燄,真足动摇山岳,回天而驻日也。乙卯元正,以公为御史。公来自孤远,时莫知为何如人。首疏1>以正心格君为说,且曰:「臣职在宪府2>,不惟不能奉承大臣风旨,亦不敢奉承陛下风旨。」固已耸动听闻矣。 〔注解〕 (1) 疏:古代臣下进呈君王的奏章。 (2) 宪府:御史治事的地方,指御史台。

3. 「耸人听闻」原作「耸动听闻」。耸,惊骇、惊动的意思。听闻,所听到的事情。「耸人听闻」的意思是指人对于所听到的事情感到惊骇。宋朝周密所撰《齐东野语》这本书记载很多南宋旧事,而〈洪君畴〉一文是写洪君畴的生平事迹。洪君畴,名天锡,宋朝泉州晋江人。理宗宝祐年间,宦官、外戚为祸,却没人敢上书弹劾,那时洪君畴恰好被任命为御史,他一向敢于直言,任职后在首次上呈的奏章,强调身为御史,应以公正无私的心,匡正君主行为,并且说:「职责所在,不但不能奉承大臣的旨意,也不敢奉承陛下的旨意。」当然,这种看法和官场谄媚风气相达异,使人听到这些话后大为惊骇、震憾。后来「耸人听闻」这句成语可能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表示使人听后大为惊骇。出现「耸人听闻」的书证如《野叟曝言.第三五回》:「文白以区区一衿,敢于指斥其短,欲诛戮其身,真可谓不畏强御者矣!比著那史册上的朱云请剑,李膺破柱,更足耸人听闻!」

1. 使人听后非常惊骇。【例】最近发生了一连串的白昼抢劫案件,真是耸人听闻。

1. 使人听后大为惊骇。《野叟曝言》第三五回:「文白以区区一衿,敢于指斥其短,欲诛戮其身,真可谓不畏强御者矣!比著那史册上的朱云请剑,李膺破柱,更足耸人听闻。」

词语详解

耸人听闻(sǒng rén tīng wén):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故意夸张、夸大的说法或描述,使人听了感到震惊或者害怕。这个词主要用作贬义词,用于批评那些制造恐慌情绪或夸大事实的行为。

  • 出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三:“耸人听闻,盖为欺世耳。”
  • 语法结构:一般作为谓语使用。
  • 情感色彩:贬义。
  • 常用搭配:耸人听闻的言论、耸人听闻的故事。

造句

  1. 现在有些媒体为了博取眼球,常常会发布一些耸人听闻的消息,这不仅没有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2. 这种耸人听闻的说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大家不要轻信。
  3. 作家在创作恐怖小说时,有时也会使用耸人听闻的手法来增强作品的紧张气氛。
  4. 小王在聚会上讲了一个耸人听闻的故事,让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5. 不要再散布那些耸人听闻的消息了,它们只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混乱。

以上是《耸人听闻》这一成语的具体解释及五个造句的例子。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

分词解释

sǒng

1 高起,直立:高~入云。~立。~拔。~峙。2 惊动:~动。~人听闻。3 聋:~昧(又聋又瞎,引申为昏聩)。

rén

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2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tīng

1 用耳朵接受声音:~力。~写。~觉。聆~。洗耳恭~。2 顺从,接受别人的意见:言~计从。3 任凭,随:~任(rèn )。~凭。~之任之。4 治理;判断:~讼(审理案件)。~政。5 量词,指马口铁密封成筒状以贮藏食物、饮料等:一~可口可乐。

wén

1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2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3 出名,有名望:~人。~达。4 名声:令~(好名声)。丑~。5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