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堂的拼音、解释、组词

下堂的简介:

xià táng
1.谓离开殿堂或堂屋。 2.谓妻子被丈夫遗弃或和丈夫离异。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降阶至堂下。《礼记.郊特牲》:「觐礼,天子不下堂而见诸侯。」《聊斋志异.卷二.聂小倩》:「女朝旦朝母,捧匜沃盥,下堂操作,无不曲承母志。」

2. 女子被丈夫遗弃或休离。《后汉书.卷二六.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宋弘》:「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在现代汉语中,“下堂”一词主要来源于古代典故,而不是日常用语。它通常用来形容妻子被休弃的情形,带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色彩。

详细解释

下堂”的历史典故源于《后汉书·逸民传》中的记载:“妻曰:‘夫以布衣蒙恩不浅,今老且病,君能相举荐,则生荣死显。’操乃为言之天子,遂与为婚。后太祖征刘表,其妻恐祸及,乃密令夜投叔父孙康家。是时孟光适来下堂。”此典故中,“下堂”是指妻子离开厅堂到另一个地方。

在现代汉语中,“下堂”更多地被用作一种文学或历史性的表达方式,形容某位女性被丈夫抛弃或者失去了地位、荣誉等情形。它常带有负面情感色彩,通常用于描述古代社会的特定情况,而不适用于现代社会中的男女平等和平等权利观念。

造句

  1. 古代的礼教中,女子一旦被下堂,就很难再寻找到一个如意郎君。
  2. 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女子往往因某些原因被丈夫下堂,导致她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3. 尽管古代法律不保护女性权益,但人们还是希望通过读书、学习来避免妻子被轻易地下堂
  4. 通过阅读历史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下堂”这个词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社会意义和文化背景。
  5. 这个词虽然不再常用,但它提醒我们关注历史上女性地位的变化,并反思现代社会中性别平等的重要性。

分词解释

xià

1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层。~款。2 等级低的:~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3 方面,方位:两~都同意。4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卷。~次。~限。5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山。~车。~马。~达。6 使降落:~半旗。~棋。7 进入:~海。8 投送:~书。9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班。~课。10 谦辞:在~。~官。11 颁布:~令。12 攻克:攻~。13 卸掉:~货。把他的枪~了。14 用,投入精力:~工夫。15 退让:争执不~。16 做出判断:~结论。17 量词,指动作次数:打三~。18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言~”;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年~”)。19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培养~”;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去”、“停~来”)。20 少于:不~二百人。21 动物生产:鸡~蛋。

táng

1 正房,高大的房子:~屋。~客。~倌。礼~。澡~。2 同祖父的亲属关系:~房。~兄弟。3 旧时官吏审案办事的地方:大~。公~。过~。4 量词:上了一~课。一~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