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臣的拼音、解释、组词

下臣的简介:

xià chén
1.臣对君的谦称。 2.品德卑劣的臣子。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臣对君的谦称。《仪礼.士相见礼》:「凡自称于君,士大夫则曰下臣。」《左传.成公二年》:「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

2. 品德卑劣的臣子。《荀子.大略》:「下臣事君以货,中臣事君以身,上臣事君以人。」

《下臣》这个词并非一个独立存在的名词或专有名词,而是古代文言文中的一种敬称。在古代的公文、奏章中,臣子对自己的一种谦称方式,意即“卑微之臣”。这种称呼体现了古代文人在书写官方文书时所遵循的礼节和尊重上级的原则。

详细解释:

  • 下臣:古代臣子自称为“下臣”,表示自己地位低下、不敢僭越的谦虚态度。这种称呼常见于臣民向皇帝或上级官吏上书时,用来表达对对方的尊敬之情。

造句例子(现代语境化):

  1. 在企业内部的工作报告中,某位员工可以自称为“下臣”,来表达对公司领导的尊重:“下臣在此次项目中的贡献微不足道,望各位领导多多指点。”

  2. 某个民间组织向政府申请某种权益时,其代表可能会用到这一敬称:“下臣为维护民众利益而来,请听我一言……”

  3.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果一位文人自认为地位低下,可以使用“下臣”来自谦:“下臣生逢乱世,虽有满腹经纶,却难展才华。”

  4. 在正式的商务会议上,某位员工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公司的尊重和自己的责任感:“作为公司的一员,下臣深感荣幸能为公司贡献力量……”

  5. 电视剧或历史剧中,如果某个角色自称为“下臣”,也可以用来增加角色的谦逊形象或者戏剧效果:“下臣不敢居功,请陛下多多体恤我等微臣。”

请注意,“下臣”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相对较少,更多用于文学创作中以增加古风或特定场景的表现力。

分词解释

xià

1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层。~款。2 等级低的:~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3 方面,方位:两~都同意。4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卷。~次。~限。5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山。~车。~马。~达。6 使降落:~半旗。~棋。7 进入:~海。8 投送:~书。9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班。~课。10 谦辞:在~。~官。11 颁布:~令。12 攻克:攻~。13 卸掉:~货。把他的枪~了。14 用,投入精力:~工夫。15 退让:争执不~。16 做出判断:~结论。17 量词,指动作次数:打三~。18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言~”;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年~”)。19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培养~”;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去”、“停~来”)。20 少于:不~二百人。21 动物生产:鸡~蛋。

chén

1 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僚。~子。~服。君~。2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王必无人,~愿奉璧往使。”3 古人谦称自己。4 古代指男性奴隶:~仆。~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