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水土的拼音、解释、组词

不服水土的简介:

bù fú shuǐ tǔ
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不适应某地的气候、饮食等。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驱中国士卒,远涉江湖,不服水土,多生疾病。红楼梦˙第六十六回:方知薛蟠不惯风霜,不服水土,一进京时便病倒在家,请医调治。亦作不伏水土、不习水土。

1. 不适应某地的气候、饮食等。《三国演义》第四四回:「驱中国士卒,远涉江湖,不服水土,多生疾病。」《红楼梦》第六六回:「方知薛蟠不惯风霜,不服水土,一进京时便病倒在家,请医调治。」也作「不伏水土」、「不习水土」。

《不服水土》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形容人在新的环境或条件下不能适应。这里的“服”是适应的意思,“水土”比喻生活习惯、自然条件等。这个成语常常用来描述人们在新环境中遇到的各种不适应的情况。

详细解释

  • 典故来源: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中国人的生活经验,古人认为在一个地方长大的人对那里的气候、水源(即“水土”)非常熟悉和习惯,一旦离开那里到新的环境,可能会因为饮食、生活习惯等的不同而感到不适。
  • 使用场合:常用于描述人们在搬家、转学或换工作等不同场景下的不适应感。

造句

  1. 这个新员工自从来到公司后就经常生病,大家私下猜测他可能是因为不服水土。
  2. 老张退休后来到南方养老,刚开始总是感觉天气和饮食都不太习惯,好像有点不服水土的迹象。
  3. 小王从北方转学到南方的学校,起初说话都带点口音,老师说这可能是他暂时还不服水土的表现。
  4. 毕业后小李去了国外工作,几个月下来发现生活各方面都很不适应,明显感觉到了不服水土的情况。
  5. 为了更好地融入新集体,新来的员工们都在努力让自己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和文化,以避免出现不服水土的问题。

这些例子展示了在不同情境下使用《不服水土》成语的正确方法。

分词解释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fú,fù

1 衣裳:~装。制~。2 穿衣裳:~丧。~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3 作,担任:~务。~刑。~兵役。4 顺从:信~。佩~。降(xiáng )~。~辩(旧指认罪书)。~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5 习惯,适应:不~水土。6 吃(药):内~。7 乘,用:~牛乘(chéng )马。8 姓。

shuǐ

1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稻。~滴石穿。~泄不通。2 河流:汉~。湘~。3 江河湖海的通称。~库。~利。~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可载舟。跋山涉~。依山傍~。4 液汁:~笔。墨~。5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外~。肥~。6 指洗的次数:这衣服洗过两~了。7 姓。

1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壤。黄~。2 疆域:国~。领~。3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4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5 不合潮流:~气。6 未熬制的鸦片:烟~。7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8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族。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