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脔的拼音、解释、组词

一脔的简介:

yī luán
1.一块切成方形的肉。 2.用作数量词。一块。

  • AI解释

一脔》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词汇,其意思是指一小块肉或一小部分。这个词汇常用来形容少量的东西或者是事物的一部分。在现代语境中虽然较为少见,但在文学创作、古文翻译等场景下可能会被引用。

详细解释

  • 词义:《一脔》中的“脔”是一个形声字,“肉”作意符,表明与肉相关;“骈”是声旁。本义为切成小块的肉,《左传·襄公二十二年》中就有“取豚子,置诸畚,将焚之,问于内史过曰:‘往矣,吾已食其一脔’”,这里的“一脔”即指一小块肉的意思。
  • 用法:《一脔》常用于形容数量极少、仅是事物的一部分。

造句

  1. 这次虽然只分得了他的一脔财产,但对其他人来说已是不小的收获。
  2. 在这场争论中,他的观点只是其中的一脔,不足以决定最终的结论。
  3. 专家们在研究古代文物时,常常从一脔文物开始,逐渐揭开历史的面纱。
  4. 他只得到了球队奖金的一脔,其余大部分都被管理层拿走了。
  5. 她发现这部名著的价值仅是一脔,但足以让她沉迷其中数年。

以上造句中,“一脔”用来表达“一小块、一部分”的意思,展示了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灵活运用。

分词解释

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专~。~心~意。3 全;满:~生。~地水。4 相同:~样。颜色不~。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7 乃;竞:~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9 或者:~胜~负。10 初次:~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