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证的拼音、解释、组词

票证的简介:

piào/piāo zhèng
1. 某种权利的证书、证明或标志,如入场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票或债务票据。

  • AI解释

《票证》这个词主要来源于20世纪中叶中国的特定历史背景,指的是国家为控制商品供应和分配而发放的一种凭证。这些凭证通常被用来证明个人有权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并且一般与计划经济体系相关联。

详细解释

在当时的中国社会,许多日常消费品(如食品、衣物等)都需要通过票证才能获取。政府通过这种方式来调控市场,确保稀缺资源可以公平地分配给需要的人群。票证种类繁多,包括但不限于粮食票、布票、油票等。这些票证上通常会印有特定的图案和文字说明,以防止伪造。

造句

  1. “即使是在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市民依然习惯于通过票证来购买一些日常必需品。”
  2. “那张泛黄的老粮票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记录了那个时代特有的经济形态。”
  3. “在那些物资匮乏的日子,人们必须依靠各种各样的票证才能买到商品。”
  4. “电影《芙蓉镇》中,主人公因为持有特定时期的布票而得以改善家庭的生活水平。”
  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票证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过去的一种记忆。”

这些句子展示了票证在不同情境下的使用场景及其社会意义。

分词解释

piào,piāo

1 纸币,通货:钞~。~子。~额。2 印的或写的凭证:~据。~证。股~。车~。选~。3 非职业演戏:~戏。~友。4 量词,相当于“批”:一~货物。5 被匪绑架做抵押的人:绑~儿。撕~儿。

zhèng

1 用人物、事实来表明或断定:~明。保~。~实。作~。对~。论~。人~。物~。2 凭据,帮助断定事理的东西:~据。凭~。~书。出入~。~章。有诗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