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帑的拼音、解释、组词
府帑的简介:
fǔ tǎng/nú
1.国库。
1.国库。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国库、库金。《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上由是难之,以问公卿,亦以为虚费府帑。」《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侯览传》:「延熹中,连岁征伐,府帑空虚,乃假百官奉禄,王侯租税。」
《府帑》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词语,主要指的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储备。"府"通常指的地方政府机构或官署,“帑”则是藏金帛的库房、财库的意思。因此,《府帑》可以理解为地方政府的财务储备或财政收入。
详细解释
- 组成与含义:府,指古代地方官署;帑,在这里特指国库中的金钱。
- 用途:主要用于政府开支,如官员俸禄、军饷、民事支出等。
- 历史背景:在古代中国,府库的管理十分严格,通常由专门的财政官员负责。这些官员需要定期向朝廷汇报收支情况。
造句
- 明朝时期,每任知府离任时都要详细交代府帑账目,确保资金使用透明。
- 洪武年间,朱元璋加强了对府库管理,要求各地严守财务纪律,不得擅自挪用府帑。
- 清代官员往往将部分工资存入府库以备不时之需,这体现了当时官场的一种风气。
- 在康熙盛世下,国家财政稳健,各府府帑充实,有力支持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 这次改革强调透明度和责任感,在各个府衙都设立了专门的账目稽核官员来监督府帑使用情况。
这些句子不仅展示了“府帑”一词的历史意义及其在古代官僚制度中的重要性,也反映了其对财政管理和治理的重要作用。
分词解释
府
fǔ
1 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库。天~。2 旧时封建贵族和官僚的主宅,泛指一般人的住宅:~邸。~第。王~。~上。3 中国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等级在县和省之间:开封~。~尹。~治。~试。首~。4 国家行政机关:政~。官~。5 古同“腑”,脏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