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师的拼音、解释、组词

左师的简介:

zuǒ shī
1. 春秋战国时宋赵等国的执政官名。如:左师触龙言。——《战国策·赵策》。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职官名。春秋时代宋赵等国执政官名。《左传.僖公九年》:「宋襄公即位,以公子目夷为仁,使为左师以听政,于是宋治。」《战国策.赵策四》:「左师触詟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

左师》这个词汇在古代汉语中,特指一种官职名称,通常出现在先秦时期文献如《左传》等典籍中。"左师"是对当时某一重要职位的一种称呼,在不同朝代和文化背景下可能有所变化或具体含义有所不同。

解释

  1. 基本含义: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尤其是鲁国的官制中,“左师”是君主以下的重要执政官员之一。
  2. 职责与地位:“左师”的职责包括参与决策,协助君主处理政务等。其位置通常位于“右师”之下、卿大夫之上,在政治体系中有较高的地位。

造句

  1. “春秋时期,鲁国的左师在朝堂上提出了关于弭兵的建议,得到了其他大臣的支持。”
  2. 左师作为朝廷重臣之一,他参与了众多重要决策,对国家政策有着重大影响。”
  3. “相传,左师在治理国家时,注重仁政与礼法并施,深受百姓爱戴。”
  4. “在《左传》的记载中,多次出现关于左师的描述,展示了其在历史上的重要角色。”
  5. “鲁国的左师不仅负责日常政务处理,还经常参与外交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左师”这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上述造句更多是基于对古代文献和文化的理解构建的示例。

分词解释

zuǒ

1 面向南时,东的一边,与“右”相对:~手。~方。~右。~膀右臂。2 地理上指东方:山~。江~。3 指政治思想上进步或超过现实条件许可的过头思想和行动:~派。~翼。~倾。4 斜,偏,差错:~脾气。~嗓子。5 降低官职:~迁。6 古同“佐”,佐证。7 姓。

shī

1 教人的人:老~。导~。~傅。~生。~徒。~德。良~益友。好(hào )为人~。2 擅长某种技术的人:工程~。医~。技~。3 效法:~法古人。4 榜样:~范。5 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母。~兄。~弟。~妹。6 对和尚或道士的尊称:法~。禅~。7 军队:会~。出~。8 军队的编制单位,团或旅的上一级:~长。~座。9 一国的首都:京~。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