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学生的拼音、解释、组词
太学生的简介:
tài xué shēng
1.在太学里就读的学生。参见"太学"。
1.在太学里就读的学生。参见"太学"。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在太学中就学的学生,后世称为「监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盼奴心上有一个人,乃是皇家宗人叫做赵不敏,是个太学生。」《聊斋志异.卷七.金和尚》:「儿聪慧能文,因令入邑庠;旋援例作太学生;未几,赴北闱,领乡荐。」
词语解释
太学生:
- 定义与来源:“太学生”是指在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在国子监就读的学生。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最高级别的教育机构之一。
- 特点:
- 太学生的身份是国家授予的,意味着他们享有某种特权和地位,如免除徭役、有一定的政治地位等。
- 学生通常来自官宦之家或者经过严格筛选的家庭背景良好者。
- 在国子监学习期间,太学生不仅要学习儒家经典,还要接受道德教育和科举考试的相关培训。
造句
- 古代的许多名臣贤相都曾是太学生。
- 太学生的身份虽然尊贵,但也需要刻苦钻研学问。
- 明末清初之际,一些太学生积极参与反清复明的活动。
- 他虽然是太学生,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政治见解和社会责任感。
- 在那个时代,能够成为太学生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这些句子涵盖了“太学生”身份的不同侧面,从其社会地位、学习内容到历史角色等。希望这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个词语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
分词解释
太
tài
1 过于:~长。2 极端,最:~甚。~平。3 高,大:~空。~学。4 很:不~好。5 身分最高或辈分更高的:~老伯。~夫人(旧时尊称别人的母亲)。
学
xué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3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生
shēng
1 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诞~。滋~。~长。2 造出:~产。3 活的,有活力的:~存。~命。~物。~机。出~入死。舍~取义。4 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众~。丧~。卫~。5 生活,维持生活的:~计。~意。6 整个生活阶段:一~。平~。今~。7 发出,起动:~病。~气。~效。~花之笔。谈笑风~。8 使燃料燃烧起来:~火。9 植物果实不成熟:~瓜。10 未经烧煮或未烧煮熟的:~饭。~水。11 不熟悉的,不常见的:~疏。~客。~字。陌~。12 不熟练的:~手。13 未经炼制的。~铁。14 硬:态度~硬。~吞活剥。15 甚,深:~怕。~疼。16 正在学习的人:学~。门~。17 有学问或有专业知识的人:儒~。医~。18 传统戏剧里扮演男子的角色:小~。老~。武~。19 词尾:好~休养。2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