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傩的拼音、解释、组词

大傩的简介:

dà nuó
1.岁末禳祭﹐以驱除瘟疫。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腊月禳祭,期以驱除瘟疫、消灾避祸。《续汉书志.第五.礼仪志中》:「先腊一日,大傩,谓之逐疫。」

大傩》一词源自中国古代的风俗文化,是古时候的一种驱邪避凶、祈求吉祥和丰收的传统仪式。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周礼·月令》有记载:“孟冬之月,乃命有司大傩。”说明了这一仪式在周朝时期就已经存在,并且有着重要的地位。

解释

大傩”中的“大”,表示其规模宏大;“傩”,原本是指一种以舞蹈形式来驱邪的礼仪。在古代,人们通过装扮成怪兽或神明的形象,手持各种象征性的道具(如鼓、铃等),集体舞蹈和歌唱的方式,进行大规模的游行活动。这种活动通常在寒冬时节举行,被认为能够带走一年中的疾病和灾难,保护人民免受灾难。

造句

  1. 古代每逢春节前夕都会举办大傩仪式,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2. 民间传说中,只有通过参与大傩才能得到神明的庇护,获得吉祥与平安。
  3. 在历史长河里,大傩不仅是民俗活动,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
  4. 大傩仪式的面具和服装设计得十分精致,体现了古代人民高超的艺术创造力。
  5. 虽然现在许多地方已经不再举行大傩仪式了,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仍值得我们去了解与学习。

分词解释

dà,dài,tài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老~。6 敬辞:~作。~名。~手笔。7 时间更远:~前年。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概。~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