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衿的拼音、解释、组词

子衿的简介:

zǐ jīn
1.《诗·郑风》篇名。《诗序》以为刺"学校废",谓"乱世则学校不修焉"。朱熹集传则说"此亦淫奔之诗。" 2.《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后因称学子﹑生员为"子衿"。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学生。《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 《诗经.郑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子衿,刺学校废也。」意指谴责执政者导致学校荒废。亦指女子思其所爱者之诗。首章二句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衿,音金,〈汉石经〉作䘳,即襟也;亦即衣领。

子衿》并非一个直接存在于现代汉语中的词汇,而是来源于古代中国的一首诗的名字。这首诗是《诗经·郑风》中的一部分,全篇共三章,以女子的口吻来表达对心上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子衿”一词指的是古代学子所穿的一种领襟宽大的长衫,“子”在这里是对男子的尊称,而“衿”则是指衣服的领子。整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因等待对方未归而导致心情焦虑、无法专心学习的情景,展现了深厚的情感。

以下是用《子衿》这个词汇或其引申义构建的五个造句:

  1. 她望着远方,心中念叨着那位身穿子衿的男子,期盼着他早日归来。

  2. 在那个诗情画意的时代里,子衿不仅是一件服饰,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寄托。

  3. 古代学子们常常身着子衿,在校园中诵读经典,他们那专注的眼神与服饰成为了校园中最美的风景线之一。

  4. 这件复刻的古装服装上绣有精致的图案,让人联想到昔日穿着子衿、风度翩翩的学者们。

  5. 通过阅读《诗经·郑风》中的《子衿》,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人们对情感表达的独特方式和对服饰文化的尊重与喜爱。

注意:由于“子衿”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作词汇,因此上述造句更多是将其意象化、文化化的应用来增加语言的文学性和形象性。

分词解释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