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黄对白的拼音、解释、组词

抽黄对白的简介:

chōu huáng duì bái
用“黄”对仗“白”。指只求对仗工稳。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形容骈文工巧华丽。唐˙柳宗元˙乞巧文:眩耀为文,琐碎排偶;抽黄对白,唵哢飞走。

1. 形容骈文工巧华丽。唐.柳宗元〈乞巧文〉:「眩耀为文,琐碎排偶;抽黄对白,唵哢飞走。」

《抽黄对白》并非一个标准或常见的成语、俗语或是固定词汇,因此我推测您可能是想询问的是“对白”与“旁白”的区别或者结合使用的情境。在电影、戏剧等艺术形式中,“对白”指的是角色之间的对话;而“旁白”则是由叙述者向观众直接表达的解释或评论。

这里我们假设“抽黄对白”是将“对白”和某种特殊处理(如删除某些内容,可能指审查或者艺术创作中的取舍)结合的概念进行创造性的表述。具体解释如下:

  • 对白:角色之间的直接对话。
  • 旁白:通常由叙述者向观众讲解情节、提供背景信息或评论人物行为。

创造性解读

若“抽黄对白”是指在电影或戏剧中,通过对白进行选择性的呈现(即删除某些部分),以达到某种艺术效果或者满足特定的需求。这样的处理手法在影视作品和文学创作中并不罕见,可以用于增强叙述的紧凑度、集中焦点或避免冗余。

造句

  1. 在这次剧本修改过程中,导演决定抽黄对白,保留更多角色间的对话,使剧情更加紧张刺激。
  2. 这个故事虽然没有复杂的旁白解释,但通过对白的选择性呈现,依然能够让观众清晰地理解情节发展。
  3. 演员们在排练时特别注意对白的每一个字句,力求通过抽黄对白的方式让角色的形象更加鲜明立体。
  4. 电影制作人巧妙利用“抽黄对白”的手法,在不影响故事完整性的同时增加了不少悬念和幽默元素。
  5. 在这部戏剧中,通过对白的精心挑选与呈现(即“抽黄对白”),创作者试图表达出一种超脱于常规叙事之外的情感体验。

分词解释

chōu

1 把中间的取出:把信~出。2 从事物中提出一部分:~签。~调(diào)。~查。~头。~薪止沸。3 吸:~烟。~水。~泣。~咽。4 概括:~象。~演。5 减缩:~缩。6 引出,长出:~青。~芽。~穗。~纱。7 用细长的、软的东西打:用鞭子~。8 痉挛:~搐。~风。

huáng

1 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色。~昏。牛~。~澄澄。信口雌~。2 特指中国黄河:~灾。治~。~泛区。3 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老(黄帝和老子)。炎~子孙。4 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事情~了。5 姓。

duì

1 答,答话,回答:~答如流。无言以~。2 朝着:~酒当歌。3 处于相反方向的:~面。4 跟,和:~他商量一下。5 互相,彼此相向地:~立。~流。~接。~称(chèn)。~峙。6 说明事物的关系:~于。~这事有意见。7 看待,应付:~待。8 照着样检查:核~。校(jiào )~。9 投合,适合,使相合:~应(yìng )。~劲。10 正确,正常,表肯定的答语:神色不~。11 双,成双的:配~。~偶。~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做成对偶的语句)。12 平分,一半:~开。13 搀和(多指液体):~水。14 量词,双:一~鹦鹉。

bái

1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色。~米。2 明亮:~昼。~日做梦。3 清楚:明~。不~之冤。4 纯洁:一生清~。~璧无瑕。5 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空~。~卷。6 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忙。~说。7 没有付出代价的:~吃~喝。8 陈述:自~。道~(亦称“说白”、“白口”)。9 与文言相对:~话文。10 告语:告~(对公众的通知)。11 丧事:红~喜事(婚事和丧事)。12 把字写错或读错:~字(别字)。13 政治上反动的:~匪。~军。14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族。~剧。1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