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弩的拼音、解释、组词

负弩的简介:

fù nǔ
1.谓背负弓箭,开路先行。古代迎接贵宾之礼。语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 2.古代亭长的别称。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时上级长官来访时,下级官吏背负弩矢在前引导以示尊敬。南朝陈.徐陵〈与王僧辩书〉:「郡将州司,郊迎负弩。」宋.苏轼〈诉衷情.钱塘风景古今奇〉词:「钱塘风景古今奇,太守例能诗,先驱负弩何在,心已誓江西。」

词语解释

负弩(fù nǔ):这个词语中的“负”是背负的意思,“弩”是一种古代用于远射的大型弓箭。所以,“负弩”原意是指背着大弓的人,通常是作为护卫或陪同的重要角色。

在古代文献中,“负弩”一词往往被用作一种尊称,意指为某位重要人物携带武器装备以显示对其尊敬和保护之意。后来“负弩”的意义逐渐泛化,常用来形容那些肩负重任、随侍左右的人。

造句

  1. 古代的文臣武将中,不乏有身背弓箭为君主出行保驾护航的人物,他们被尊称为“负弩”。
  2. 在这次的外交活动中,作为高级护卫,他被委以重责,正如古代所言,“负弩”,肩负重任。
  3. 他的忠诚与勇敢令人敬佩,在无数个日夜里,他一直承担着“负弩”的使命,默默守护着国家的利益。
  4. 这次任务至关重要,需要一位能够信赖、勇于担当的人来作为“负弩”之才,为领导保驾护航。
  5. 历史上记载了许多英勇的“负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上句子旨在体现“负弩”的意思不仅限于古代护卫职责,还涵盖了现代社会中那些承担重要任务、保护和协助他人的人或角色。

分词解释

1 驮,背(bèi ):~米。~疚。~重。如释重~。~荆请罪。2 担任:担~。~责。~累(lěi )。~罪。~荷。忍辱~重。身~重任。3 仗恃,依靠:~隅顽抗。自~(自以为了不起)。4 遭受:~伤。~屈。5 具有,享有:久~盛誉。6 欠(钱):~债。7 小于零的(数),与“正”相对:~数。8 指相对的两方面中反的一面,与“正”相对:~电。~极。9 违背,背弃:~心。~约。忘恩~义。10 失败,与“胜”相对:不分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