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的拼音、解释、组词
文言的简介:
wén yán
产生于先秦,通用到近代的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具有词汇丰富、精练的特点,但因脱离大众语言,逐渐为白话取代。
产生于先秦,通用到近代的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具有词汇丰富、精练的特点,但因脱离大众语言,逐渐为白话取代。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相对于白话而言。【例】这篇文章以浅显文言写成,既典雅又流畅。
1. 华美的言辞。《韩非子.说疑》:「文言多,实行寡,而不当法者,不敢诬情以谈说。」
2. 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相对于白话而言。
3. 《易经》十翼之一,孔子所作,专释乾坤二卦之义。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而乾坤两位,独制文言。」
《文言》在古代汉语中,特指用以记载周朝至春秋时期(约公元前1046年至前256年)的文献语言。这是一种比较正规、典雅的语言风格,与当时的口语相对应,通常用于书写经典和重要文献之中。
详细解释:
- 文言:古代汉语的一种正式文体或形式,也指用这种文体写成的文章。相对于白话而言,文言具有古朴典雅的特点。
- 特点:结构严谨、词句精炼、注重修辞和典故的运用。
- 使用场合:常用于文学作品、历史文献、学术论文等正式场合。
造句示例:
- 这篇文章用文言写成,读起来令人感到古朴典雅。
- 古代的史书大多都是用文言撰写的,如今已很少有人能够流畅地阅读了。
- 在学习古代文学时,我们常常会接触到一些用文言写作的经典作品。
- 虽然现在很多人不再使用文言来交流,但在文化研究领域,它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典文化的魅力,学习一点文言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这些例子展示了《文言》在古代文献和现代文化研究中的应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文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言
yán
1 讲,说:~说。~喻。~道。~欢。~情。~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2 说的话:~论。~辞(亦作“言词”)。语~。~语。~简意赅。3 汉语的字:五~诗。七~绝句。洋洋万~。4 语助词,无义:~归于好。“~告师氏,~告~归”。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