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篇的拼音、解释、组词
三百篇的简介:
sān bǎi piān
指《诗经》的篇数,也用作《诗经》的代称。《诗经》原目三百十一篇,实存三百零五篇,这里举其成数而言。
指《诗经》的篇数,也用作《诗经》的代称。《诗经》原目三百十一篇,实存三百零五篇,这里举其成数而言。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诗经经孔子删定后存三百零五篇,举其成数称为三百篇,后即为诗经的代称。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1. 《诗经》经孔子删定后存三百零五篇,举其成数称为「三百篇」,后即为《诗经》的代称。《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三百篇》,又称为“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集子,也是儒家经典之一。它主要收录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305首诗歌作品。“三百”并不是确切数字,而是泛指数量众多之意,“篇”则是指这些诗歌的集合。《诗经》按照乐曲性质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各地民间歌谣,共160篇;“雅”是宫廷乐歌,包括“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是祭祀用的典礼歌曲,主要涉及周天子及诸侯们对祖先或神灵的赞颂,共有40篇。《诗经》在内容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风俗习惯以及人们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以下是使用“三百篇”这个词的五个造句:
- 孔子曾教育弟子要多读古籍,比如《三百篇》,从中吸取智慧。
-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三百篇》就是一部生动的文化宝典。
- 想要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社会,就必须研究《三百篇》这样的经典文献。
- 在古代文人的心中,《三百篇》的地位就如同现代人的教科书一般重要。
- 这些诗歌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值得我们仔细研读《三百篇》中的每一首诗。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