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离的拼音、解释、组词

黍离的简介:

shǔ lí
1.本为《诗.王风》中的篇名。《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仿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遂用作感慨亡国之词。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诗经.王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黍离,闵宗周也。」一说此为行役者伤时之诗。首章二句为:「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2. 《诗经.王风.黍离》为行役者伤时的感慨,后用来形容苍凉荒芜景象。宋.文及翁〈贺新郎.一勺西湖水〉词:「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

黍离》一词源自中国古代典籍,主要源于《诗经·王风·黍离》这首诗。《诗经》是中国古代汉族文学中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305篇诗歌,《黍离》便是其中一篇。

解释

黍离”一词在原诗句中表达的是诗作者对于故国的哀悼、思念之情。诗中的主人公经过被战争破坏后的宫殿遗址,看到曾经肥沃的土地如今长满了荒草,看见昔日茂密生长的禾黍变成了杂乱无章的一片,不禁感叹物是人非,故乡已不再是原来的样子,诗人由此抒发了对故国残破景象的哀伤之情。这首诗后来成为中国文学中象征家国之思、亡国之痛的典故。

造句

  1. 这篇散文以《黍离》为题,表达了作者对古都长安昔日繁华景象今已不复存在的深深惋惜。
  2. 在这首诗里,诗人借“黍离”的意象寄托了自己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3. 文中提到的《黍离》,是对国家兴亡更替、个人命运无常的一种感叹和哀伤。
  4. 词曲中的“黍离”象征着历史变迁和个人情感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感。
  5. 我们可以借用《黍离》之精神来表达对传统文化衰落的担忧与惋惜。

以上句子以不同的方式运用了“黍离”的意象,不仅体现了它作为文学典故的价值,也展示了这一词汇在现代语言中的应用。

分词解释

shǔ

1 〔~子〕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线形,子实淡黄色,去皮后称黄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后有黏性。

1 相距,隔开:距~。太阳是~地球最近的恒星。2 离开,分开:分~。~别。~家。~散(sàn)。~职。~异。~间(jiàn )。支~破碎。3 缺少:办好教育~不开教师。4 八卦之一,符号是“☲”,代表火。5 古同“ 罹 ”,遭受。6 古同“ 缡 ”,妇女的佩巾。7 〔~~〕形容草木茂盛,如“~~原上草,一岁一枯荣”。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