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藜的拼音、解释、组词
蒸藜的简介:
zhēng lí
1.煮野菜。 2.古传孔子弟子曾参因其妻蒸藜不熟而出之。见《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及汉班固《白虎通.谏诤》。后人用以指代妇人的过失或作出妻的典故时多误"藜"为"梨"。
1.煮野菜。 2.古传孔子弟子曾参因其妻蒸藜不熟而出之。见《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及汉班固《白虎通.谏诤》。后人用以指代妇人的过失或作出妻的典故时多误"藜"为"梨"。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蒸煮藜菜。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诗:「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2. 百姓、民众。《晋书.卷六.元帝纪》:「知蒸黎不可以无主,故不得已而临之。」《资治通鉴.卷二三一.唐纪四十七.德宗兴元元年》:「劳问将士,抚慰蒸藜。」也作「烝黎」。
关于“蒸藜”的理解,在古籍文献中,并未直接找到明确指出该词的具体含义和用法,可能它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词汇或者可能是由“蒸”与“藜”两个字组合而成的一个成语或俚语,需要进一步考证。不过,“藜”在古代文献中常指野菜或一种生长于田间地头的杂草,而“蒸”通常有烹饪的意思。基于此推测,“蒸藜”的意思可能涉及到用蒸汽烹煮野菜。然而,具体含义和用法仍需更多证据支持。
以下是对“蒸藜”这一假设性词语的一些解释及五个相关造句:
详细解释
- 假定意义:假设为“用蒸汽烹饪野菜”。
- 背景:“藜”通常指一种野菜,在古代人们生活条件艰苦时,以藜等野生植物作为食物的一种。而“蒸”,则是利用水蒸气加热食材的烹饪方法。
造句
- 古代文人墨客在野外露营,遇到突发情况,只好用蒸汽来烹饪采摘到的野菜——蒸藜。
-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乡民们常常利用蒸汽的方法制作简单的菜肴,如蒸藜等。
- 虽然没有鱼肉大餐,但父亲说只要用心去做的“蒸藜”,味道也十分鲜美。
- 遇到野营,我们总爱用简易的灶具蒸煮一些野菜,像蒸藜这样的简单美食。
- 在古代,人们为了生存,发明了许多巧妙的方法来烹调食物,如蒸藜等。
请注意,“蒸藜”并非正式的历史词汇或成语。上述解释和造句是基于对“藜”和“蒸”的理解进行的假设性创作。在实际使用中,如果遇到需要这样表达的情况,可以考虑更具体的描述或是创造一个形象生动的新词来准确表达您的意思。
分词解释
蒸
zhēng
1 热气上升:~汽。~腾。~发。~气(液体或固体因蒸发沸腾或升华而变成的气体)。~馏。云~霞蔚。~~日上。2 用水蒸气的热力把东西加热或使熟:~饼。~饺。~笼。3 古代以麻秸、竹木制成的火炬:~烛。4 细小的木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