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节的拼音、解释、组词
年节的简介:
nián jié
1.谓阴历正月初一。今称春节。
1.谓阴历正月初一。今称春节。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新年的节日。或指春节前后的数日。【例】年节将届,到处洋溢著欢乐的气氛。
1. 农历新年的节日。一般指除夕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期间。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正月》:「正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互相庆贺。」《初刻拍案惊奇》卷五:「真是到手佳期,却成虚度,闷闷不乐,过了年节。」
词语《年节》的详细解释
年节,通常指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尤其是在农历新年期间的一系列活动和庆祝。在中国文化中,“年节”具有特殊的意义,象征着辞旧迎新、团圆欢乐、祈福纳祥等精神内涵。
- 概念定义:中国特有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 习俗活动: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守岁、拜年、走亲访友、吃团圆饭、舞龙舞狮、赏月等。
- 文化意义:
- 传承传统美德与家族观念,强调团聚和和谐。
- 寄托了对未来的期望与祝福。
5个造句
- 春节期间,人们会忙着准备各种年节食品,如饺子、汤圆等。
- 全家人都会聚集在长辈家中过年的场景,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最温暖的年节记忆。
- 随着科技的发展,尽管离家在外的人越来越多,但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也使得年节的祝福和团聚更加便捷。
- 年节不仅是庆祝传统节日的时刻,也是家庭关系进一步加深的机会。
- 各地举办的春节灯会、庙会等活动成为人们欢度年节的重要方式之一,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这些句子展示了“年节”在不同场合和语境中的使用情况,既包括了其习俗活动方面,也反映了年节所承载的情感意义和社会价值。
分词解释
年
nián
1 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一~。三~五载。2 每年的:~会。~鉴。~利。~薪。3 一年的开始:~节。新~。4 有关年节的(用品):~画。~礼。~货。5 时期,时代:近~。~华。~号(a.帝王用的纪年名称;b.公元纪年名称)。~限。~深日久。6 收成:~成。~景。~谨。荒~。7 岁数:~纪。~事(岁数)。~高。~轮。8 人一生所经年岁的分期:幼~。童~。青~。壮~。中~。老~。9 科举时代同年考中者的互称:~兄。~谊(同年登科的关系)。10 姓。
节
jié,jiē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3 段落,事项:~~(一段一段地,逐步)。~目。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6 礼度:礼~。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8 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9 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10 略去,简略:~选。~录。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使~。1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