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饥己溺的拼音、解释、组词

己饥己溺的简介:

jǐ jī jǐ nì
别人挨饿、落水就象自己挨饿、落水一样。旧时形容在位者关心人民疾苦。也比喻对别人的痛苦深表同情,并将解除别人的痛苦为己任。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看到别人受饥受溺,就像是自己使那人受饥受溺一样。语本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指关怀同情别人的苦难。如:最近电视上经常播出非洲地区的饥荒画面,目的在借此唤起国人己饥己溺的精神!

1. 看到别人受饥受溺,就像是自己亲身受苦一样。指同情别人的苦难,并以解除这些苦难为己任。语本《孟子.离娄下》。【例】最近电视上经常播出非洲灾区的饥荒画面,希望能借此唤起国人己饥己溺的精神。

1. 看到别人受饥溺水,就像是自己受饥溺水一样。语本《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原指领导者关怀同情百姓的苦难。如:「最近电视上经常播出非洲地区的饥荒画面,目的在借此唤起国人己饥己溺的精神!」

《己饥己溺》是成语“己饥己溺”的正确表述,这个词出自于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的《孟子·尽心上》,原文为:“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未有不爱人者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里的具体表达虽然没有直接使用“己饥已溺”,但这句话的思想内涵与该成语有异曲同工之妙。

“己饥己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能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既有自己的需求也有别人的需要。它体现了古代儒家的仁爱思想以及推己及人的道德观念。具体来说,“己饥”指的是自己处于饥饿的状态;“己溺”则是指自己处于困境或危险中。“己饥己溺”的意思是在面对他人的时候,能够考虑到对方是否也在经历类似的状态,从而表现出关心和援助的态度。

造句:

  1. 真正的仁者应当秉持着“己饥己溺”的原则,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不忘提升自我。
  2. 在社会救助中,“己饥己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价值导向,它鼓励人们主动伸出援手去帮助那些处于困境的人们。
  3.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己饥已溺”,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环境。
  4. “己饥已溺”的精神可以激励我们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与他人,从而达到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5. 在团队合作中,“己饥已溺”意味着成员之间需要相互理解、支持,在对方遇到困难时提供帮助。

分词解释

1 对别人称本身:自~。知~。反求诸~。推~及人。~所不欲,勿施于人。2 天干的第六位,用作顺序第六的代称。

1 饿:~饿。~民。~驱(旧指为衣食而奔走)。~餐渴饮。~寒交迫。~不择食(喻急需的时候顾不得细加选择)。画饼充~。2 庄稼收成不好或没有收成:~荒。~馑(灾荒)。

nì,niào

1 淹没:~水。~死。2 沉迷不悟,过分,无节制:~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