楯矛的拼音、解释、组词

楯矛的简介:

shǔn/dùn máo
1.《韩非子.难势》:"人有鬻矛与楯者,誉其楯之坚,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后因以"楯矛"比喻事物互相抵触。

  • AI解释

楯矛》,这一词组并不常见,它实际上是“盾矛”的谐音。在中国古代,“盾”是用来防御的兵械,“矛”则是进攻的武器。“盾矛”原意是指相互对立、无法调和的事物或观点,常被用作比喻来形容某事物的矛盾之处。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组更多地用来描述一种思维或论点上的逻辑冲突。

造句:

  1. 辩论赛上,小明提出了一个盾矛并存的观点,让对手措手不及。
  2. 他的发言充满了盾矛之间的矛盾,难以自圆其说。
  3. 在探讨教育问题时,他指出教育既要鼓励创新又要维护传统,这其实是一个典型的盾矛关系。
  4. 尽管两人立场针锋相对,但他们的观点中却有着某些不谋而合之处,正如盾与矛之间的对立统一。
  5. 虽然他的理论看似完美无缺,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却存在严重的盾矛冲突,难以实现。

希望这些句子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盾矛”这一概念!

分词解释

máo

1 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