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笏的拼音、解释、组词
板笏的简介:
bǎn hù
1.即笏,手板。
1.即笏,手板。
- AI解释
《板笏》一词较为特殊,它并不广泛出现在现代汉语中。通常我们所了解的是“版笏”这个词。"版笏"指的是古代官员用来记录事务和放置笏板的木板或简牍,笏则是古代官吏用的手板,用于记事、奏事等用途。
解释
- 版: 古代书写的地方,也指木板。
- 笏: 一种长方形的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用来记录要向皇帝报告的事情的工具。
综上所述,“版笏”在古代是指官吏用于记事和奏事的手板及其所依附的木板。这是一种象征官员身份与职责的物品。
造句
- 古代文武百官上朝时,常携带版笏以备记录皇帝的旨意或是准备自己的奏折。
- 随着历史的变迁,版笏逐渐成为了象征古代官员勤政敬业的一种文化符号。
- 在描绘封建社会场景的历史剧中,演员们手里挥舞着版笏,增加了角色的真实感和年代感。
- 虽然现在已不再使用传统意义上的版笏,但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依然值得我们去理解和尊重。
- 学者研究古代官制时,常常会提及到“版笏”,以此来探讨当时官员的工作方式与文化背景。
分词解释
板
bǎn
1 成片的较硬的物体:案~。~子。木~。~上钉钉。2 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打节拍的乐器,又指歌唱的节奏:檀~。鼓~。一字一~。荒腔走~。3 不灵活,少变化:死~。呆~。4 露出严肃或不高兴的表情:~着脸。5 见“老”字“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