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律的拼音、解释、组词
杜律的简介:
dù lǜ
1.指唐杜甫的律诗。
1.指唐杜甫的律诗。
- AI解释
《杜律》这个术语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广泛使用的词汇,它可能是对某个特定文献或概念的误译或者误解。不过,根据您提供的信息,“杜”可能指的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律”通常指诗歌中的格律或规则。
若我们假定“杜律”是指与杜甫及其诗歌创作规则有关的概念,则可以作如下解释和造句:
解释
- 杜甫的诗律:指的是杜甫在诗歌创作中遵循的一套严格的韵律、格式等规定。杜甫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风格多样,但大多数作品都严格遵守了各种诗歌体裁的要求。
- 杜律派诗歌:可能特指模仿或学习杜甫诗风和技巧的诗人所创作的作品。
造句
- 杜甫是律诗领域的巨匠,《春望》就是他精妙地运用杜律的最佳例证。
- 研究杜律对于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 尽管《登高》并非严格遵循杜律,但其情感深度与艺术魅力依然让后人赞叹不已。
- 为了更好地欣赏杜甫的诗作,《杜律》的研究成为许多文学爱好者和学者的重要课题。
- 模仿杜甫的写作风格,在创作时注重运用《杜律》,使得作品更加贴近唐代诗歌的传统。
请注意,这里的解释是基于对“杜律”的假设性理解,实际含义可能有所不同。如果您有更具体或不同的需求,请进一步说明。
分词解释
杜
dù
1 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俗称“杜梨”,亦称“甘棠”、“棠梨”。木材可做扁担或刻图章。2 阻塞(sè),堵塞(sè):~绝。~塞(sè)。~门谢客,防微~渐。3 〔~撰〕凭自己的意思没有根据地编造。4 姓:~康(相传最早发明酿酒的人,文学作品中借指酒)。
律
lǜ
1 法则,规章:纪~。法~。定~。规~。清规戒~。~师。2 约束:~己。3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4 旧诗的一种体裁:~诗。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