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勑的拼音、解释、组词

修勑的简介:

xiū chì
1.亦作"修勅"。 2.整饬;整齐。 3.整顿。

  • AI解释

在古代中国,“修敕”一词通常指的是对法律条文进行修订或修改的过程,或者是指皇帝亲自或者通过官员起草的一些命令和诏书。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现代汉语中,“修勑”并非一个常见的词语,“勑”字在实际使用时多写作“敕”,因此这里主要解释“修敕”。

详细解释

  • 修敕:指的是对国家法律条文或皇帝的诏令进行修订和修改的过程。在中国古代,这一行为往往由朝廷中的重要官员或帝王本人亲自下令实施。

造句

  1. 在唐太宗时期,他亲自参与了修敕工作,使得很多法令更加完善。
  2. 宋朝时,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朝廷多次组织专家进行修敕活动。
  3. 明代的《大明律》经过多次修敕才最终得以颁布实施。
  4. 修敕的过程通常需要详尽的研究和广泛的讨论才能完成。
  5. 随着时代的变化,一些旧有的法律条文可能不再适用,因此需要通过修敕来进行必要的调整。

以上是关于“修敕”的解释以及五个造句的例子。请注意,“勑”在现代汉语中通常写作“敕”,这里为了保持原意,在部分句子中仍然使用了“勑”。

分词解释

xiū

1 装饰,使完美:~饰。~辞。装~。2 整治,恢复完美:~复。~治。~缮(修理)。~浚(修理疏通)。~好。~明(古代指政治清明)。3 剪或削:~剪。4 兴建,建造:~建。~筑。5 编纂,撰写:~书。~史。~纂。6 (学问,品行方面)钻研、学习、锻炼:~学。~业。~养。7 长(cháng ),高:~长。8 信奉宗教的人虔诚地学习教义,并付诸行动:~行。~女。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