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袍的拼音、解释、组词
同袍的简介:
tóng/tòng páo
1.语出《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后军人用以互称。 2.犹同衾。古用于夫妻间的互称。 3.谓兄弟。 4.泛指朋友﹑同年﹑同僚﹑同学等。
1.语出《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后军人用以互称。 2.犹同衾。古用于夫妻间的互称。 3.谓兄弟。 4.泛指朋友﹑同年﹑同僚﹑同学等。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本指共穿一件衣服。后引申为军人之间的互称。【例】数年的军旅生活,最让我怀念的就是同袍间深厚的情谊。
1. 袍,外衣。「同袍」指共穿一件衣服。语出《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后作为军人间的互称。如:「这位是我的同袍,我们的感情就像亲兄弟一般。」明.孙仁孺《东郭记》第二四出:「君家朋友何须道,翻腾云雨都常套,抵多少白首相知,按剑同袍。」
2. 夫妻间的互称。《文选.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
3. 泛称朋友、同年。唐.许浑〈晓发天井关寄李师晦〉诗:「逢秋正多感,万里别同袍。」《警世通言.卷一一.苏知县罗衫再合》:「高知县傍观,未免同袍之情,甚不过意。」
《同袍》这个词源自中国古代,最初是指穿着同一颜色或式样的战袍,后来用以比喻同僚、战友,以及更广泛意义上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现代语境中,“同袍”更多地被用来强调团结互助、共患难的深厚情谊。
详细解释
- 起源与历史:中国古代士兵们常常穿着相同的颜色或样式战袍以示身份和团队精神,后来这种用语逐渐演化为象征同志之意。
- 现代意义:在当代文化中,“同袍”被赋予了新的情感色彩,强调人们之间团结一致、共命运的情谊。它不仅限于职业同事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用于表示任何有着共同目标或价值观的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造句
- 我们这些“同袍”在项目上一起奋斗,不分你我。
- 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但作为志同道合的“同袍”,我们有共同的目标和信念。
- 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同袍”的支持让我更加坚强。
- 作为一名创业者,“同袍”之间的互相帮助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 “同袍”之间不仅要有合作精神,更需要彼此间的理解和信任。
这些句子展示了“同袍”一词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强调了团队协作与相互支持的重要性。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