毡帐的拼音、解释、组词

毡帐的简介:

zhān zhàng
1.毡制的帐篷。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以为居室。 2.毡制帷幔。

  • AI解释

词语详解

《毡帐》

  1. 定义与含义: 毡帐,也称蒙古包或哈萨克包、冬窝子等,在古代游牧民族中广泛使用。它是由木杆和绳索支撑的圆锥形帐篷,内衬有羊毛或其他质地的布料制成的毡帘。这种帐篷可以迅速搭建和拆卸,适合在草原上随着季节变换而移动。

  2. 组成与构造:

  3. 外部框架:主要使用木材或竹竿作为结构的支撑。
  4. 毡面层:用羊毛、羊绒等纺织而成的毡子包裹外部结构,既保暖又防水。
  5. 顶篷:通常覆盖着动物皮毛或者专门的顶布来保护内部空间不受天气影响。

  6. 功能与用途:

  7. 居住:用于游牧民族的生活居住地。
  8. 贮存物品:除了作为生活起居的地方,也可以存放食物、衣物等必需品。
  9. 社交活动场所:是家人聚会、娱乐和社交的重要场所。

  10. 文化意义与象征: 毡帐不仅是生活工具的体现,也是游牧文化的象征之一。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环境适应性的智慧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造句

  1. “在大草原上,每一个蒙古包都是一个温馨的小世界。”
  2. “我们乘坐马车来到了一片广阔的草原,在那里搭建起了临时的毡帐。”
  3.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大家围坐在毡帐中分享着一天的经历与故事。”
  4. “这片土地上的游牧民族以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可移动而又舒适的生活方式——毡帐。”
  5. “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许多草原上的居民已经搬进了砖瓦房,但依然会用毡帐作为临时住所或休闲娱乐的地方。”

这些句子既展示了毡帐的功能和文化背景,也体现了它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情况。

分词解释

zhān

1 用兽毛或化学纤维制成的片状物,可做防寒用品和工业上的垫衬材料:~子。~帽。~靴。~包(①毡制的圆顶篷帐;②毡制的包儿)。~裘。

zhàng

1 用布或其他材料等做成的遮蔽用的东西:~子。~幕。~篷。蚊~。青纱~。2 同“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