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而不闻的拼音、解释、组词
听而不闻的简介:
tīng ér bú wén
闻:听。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闻:听。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耳朵听著,却没记在心上。形容不注意,不关心。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镜花缘˙第九十回:这个大家都知,就只再芳姐姐一心只想学课,只怕是听而不闻。
1. 耳朵听著,却没记在心上。形容不注意,不关心。《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镜花缘》第九○回:「这个大家都知,就只再芳姐姐一心只想学课,只怕是听而不闻。」
《听而不闻》是汉语成语之一,其含义是指耳朵虽然听见了声音,但心中并没有真正去注意、理解或在意。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表面看似在听别人说话但实际上心不在焉、不专心的情况。
【详细解释】: - “听”:指耳朵接收到的声音。 - “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 “闻”:指内心理解和接纳的感觉。这里可以理解为真正的听到或明白。
因此,“听而不闻”强调的是虽然听到了声音,但并未真正去思考、感受或回应。
【造句】: 1. 在老师讲课时,小明心不在焉地听着,其实他是在玩手机,根本没有“听而不闻”,更谈不上学习。 2. 会议上领导的发言,有些人表面上装作很认真在听,实际上“听而不闻”,会议结束后他们根本记不住领导说什么。 3. 小李和父母沟通时总是“听而不闻”,只是应付性地点头附和,这样的交流方式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4. 如果一个人对某件事或某个人“听而不闻”,那么他可能错过了很多重要的信息或机会。 5. 在团队讨论中,要避免那种“听而不闻”的态度,只有每个人都积极参与才能产生好的结果。
分词解释
听
tīng
1 用耳朵接受声音:~力。~写。~觉。聆~。洗耳恭~。2 顺从,接受别人的意见:言~计从。3 任凭,随:~任(rèn )。~凭。~之任之。4 治理;判断:~讼(审理案件)。~政。5 量词,指马口铁密封成筒状以贮藏食物、饮料等:一~可口可乐。
而
ér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从……到……):从上而下。
不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闻
wén
1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2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3 出名,有名望:~人。~达。4 名声:令~(好名声)。丑~。5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