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勑的拼音、解释、组词

申勑的简介:

shēn chì
1.见"申敕"。

  • AI解释

《申勑》这个词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术语,通常指的是皇帝或上级对某项法令、政策或者某一行为进行重新发布和强调的一种文书形式。它在古籍文献中较为常见,主要用于明确或强化某种法律条文的执行力度,或者是为了提醒臣民遵守特定的行为准则。

详细解释

  • :有说明、陈述的意思。
  • :意为命令或告诫,是古代专用于皇帝对臣民发布重要法令时使用的一种文体,等级较高,具有强制性。

造句示例

  1. 古代帝王在颁布新的法律条文后常常会以《申勑》的形式再次强调其重要性和严肃性。
  2. “每当颁布了新律令之后,皇帝都会发出一份《申勑》,确保全国上下都能严格遵守。”

  3. 在处理地方官员腐败问题时,朝廷往往通过《申勑》来警告各级官员要廉洁奉公、勤政爱民。

  4. “针对各地贪污腐败现象,《申勑》的发布再次提醒所有官员,务必清正廉明。”

  5. 为了确保边疆地区的稳定和繁荣发展,《申勑》中详细规定了各种鼓励措施及惩罚条款。

  6. “《申勑》不仅明确了国家对边境防御的具体要求,还提出了多项激励政策以促进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与和谐共处。”

  7. 针对民间广泛存在的道德滑坡现象,《申勑》明确指出个人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并强调了社会风气净化的意义。

  8. “《申勑》告诫全民应注重修养品格,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9. 在面对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时,皇帝通过《申勑》来指导民众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救互救及灾后重建工作。

  10. “在遭遇严重旱灾后,为了指导百姓渡过难关,《申勑》中详细列举了抗旱救灾的具体措施和注意事项。”

以上是关于《申勑》的一种解释及其五个造句示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shēn

1 地支的第九位,属猴。2 用于记时:~时(下午三点至五点)。3 陈述,说明:~述。~斥。~辩。~冤。三令五~。~请。~报。4 重复,一再:“~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5 中国上海市的别称。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