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帅的拼音、解释、组词

节帅的简介:

jié shuài
1.指节度使。

  • AI解释

节帅》,即唐代的一种军事职官,全称“节度使”,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地方军政长官。节帅一词主要起源于唐朝,并且在唐宋时期十分常见。“节”是指符节,是朝廷授予其权力和命令的象征物;“帅”意为统帅、指挥军队的人。

详细解释:

  1. 职务性质:唐代以后,“节度使”作为地方军政长官,主要负责辖区内的军事指挥以及一定程度上的行政管理。
  2. 职权范围:除了直接负责军事事务外,在某些情况下还拥有一定的民事治理权。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权力的集中化趋势,其职权有所变化与限制。
  3. 设立背景:唐朝初期为了应对边疆地区的战争需要而设立节度使制度,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有效的行政管理方式。

造句:

  1. 在安史之乱期间,李光弼被封为河东节帅,带领军队抵御叛军的进攻。
  2. 李白在《赠韦秘书子春》诗中提到:“忆昔西游沧海上,夜吟曾寄节度使。”这里用“节度使”来指代当时的官员身份。
  3. 唐朝设立了许多重要的节帅职位,如陇右、朔方等,以确保边疆的安全稳定。
  4. 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中写道:“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土。况乃未休兵,烟尘满东北。武皇去金殿,阴风生玉宇。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这里的“武皇”指的是唐玄宗,在他统治时期,曾任命多位节帅来防守边疆。
  5. 《资治通鉴》记载:“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反于范阳,以杨国忠为东京留守,李光弼、郭子仪分兵讨之。”这段历史记录中“东京留守”和“讨逆军”的将领也常被称为节帅

这些例子展示了《节帅》这个词在不同情境下的使用方式及其所代表的历史背景。

分词解释

jié,jiē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3 段落,事项:~~(一段一段地,逐步)。~目。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6 礼度:礼~。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8 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9 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10 略去,简略:~选。~录。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使~。12 姓。

shuài

1 军队中最高级的指挥官:元~。统~。2 遵循:“命乡简不~教者以告”。3 同“ 率 ”。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