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讹的拼音、解释、组词

形讹的简介:

xíng é
1.校勘学术语。刻板﹑抄写时因字形相似而歧出的错误字体。

  • AI解释

词语“形讹”来源于汉语,通常用来形容文字、图像等在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变形。这个词中的“形”,指的是形状、外观;“讹”,意为错误、谬误。

详细解释

  1. 字义解析:“形讹”的意思是由于书写、复制或其他形式的传递过程中的失误,导致原本的文字或图像出现了改变或者错误。
  2. 使用场合:这个词常用于描述文字错别字的情况,也可泛指各种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形态。

造句

  1. 在古籍整理中,有些形讹的现象会导致对原文的理解产生偏差,因此需要仔细校对。
  2. 这个广告文案在印刷时发生了形讹,原本想表达“清新脱俗”,结果变成了“清新特俗”。
  3. 网络上流传的一些信息常常因为复制粘贴而出现形讹的情况,需要辨别真伪。
  4. 在书法作品中,偶尔也会出现形讹现象,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用墨迹和笔势来补救错误。
  5. 为了防止形讹的发生,在发布正式文件之前,需要进行多遍校对。

通过以上解释和造句,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形讹”这个词。

分词解释

xíng

1 实体:~仪(体态仪表)。~体。~貌。~容。~骸。~单影只。~影相吊。2 样子:~状。~式。~态。~迹。地~。情~。3 表现:~诸笔墨。喜~于色。4 对照,比较:相~见绌。5 状况,地势:~势。6 古同“ 型 ”,模子。7 古同“ 刑 ”,刑罚。

é

1 错误:~字。~误(文字、记载错误)。~谬。~传(chuán )。以~传~。2 敲诈,假借某种理由向人强迫索取财物或其他权利:~诈。3 谣言:~言(➊诈伪的话,谣言;➋胡言乱语)。4 感化,变化:“岁月迁~。”5 野火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