孑遗生物的拼音、解释、组词
孑遗生物的简介:
jié yí/wèi shēng wù
活化石。
活化石。
- AI解释
《孑遗生物》一词,通常用于生物学或古生物学领域中,指的是在地质年代中幸存至今的古老物种。这些生物大多数拥有独特的形态和生理特征,能够反映出早期生物进化的状态或者特定时期的生态环境特点。它们的存在对研究生命演化历史、生态学以及地球环境变化等科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解释
-
孑遗:在古文中,“孑”有“孤立无伴”的意思;“遗”,即遗留下来,因此“孑遗生物”可以理解为那些经过漫长地质时间后依然存活下来的古老物种。
-
现代含义:孑遗生物不仅是生物学上的概念,也是生态保护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它们的生存状况往往能够提供关于历史环境变化、生物适应机制等方面的信息。
造句
- 科学家对孑遗生物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球生命史以及生物多样性。
- 银杏树因其作为孑遗植物的特征,一直被人们认为是研究古地理变迁的重要标本。
- 孑遗生物往往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生存策略和进化路径,使其成为进化生物学研究中的热点话题。
- 保护孑遗生物不仅是对自然界的尊重,也是对未来人类世代的责任。
- 在中国的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生活着很多孑遗动物,它们的存在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通过以上解释与造句的结合,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孑遗生物”这一术语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分词解释
孑
jié
1 单独,孤单:~然一身。茕茕~立。~遗生物(活化石)。2 〔~孓〕蚊的幼虫。通称“跟头虫”。3 古同“戟”,古代兵器名。
遗
yí
1 丢失:~失。~落。2 漏掉:~忘。~漏。3 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补~。路不拾~。4 余,留:~留。~俗。~闻。~址。~风。~憾。~老(➊经历世变的老人;➋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5 死人留下的:~骨。~言。~嘱。6 不自觉地排泄:~尿。~精。7 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传。8 抛弃:~弃。
生
shēng
1 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诞~。滋~。~长。2 造出:~产。3 活的,有活力的:~存。~命。~物。~机。出~入死。舍~取义。4 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众~。丧~。卫~。5 生活,维持生活的:~计。~意。6 整个生活阶段:一~。平~。今~。7 发出,起动:~病。~气。~效。~花之笔。谈笑风~。8 使燃料燃烧起来:~火。9 植物果实不成熟:~瓜。10 未经烧煮或未烧煮熟的:~饭。~水。11 不熟悉的,不常见的:~疏。~客。~字。陌~。12 不熟练的:~手。13 未经炼制的。~铁。14 硬:态度~硬。~吞活剥。15 甚,深:~怕。~疼。16 正在学习的人:学~。门~。17 有学问或有专业知识的人:儒~。医~。18 传统戏剧里扮演男子的角色:小~。老~。武~。19 词尾:好~休养。20 姓。
物
wù
1 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事~。生~。~体。货~。礼~。文~。~价。~质。地大~博。~极必反。2 内容,实质:言之有~。3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议(群众的批评)。待人接~。~望所归(众望所归)。